感动教师的100个教学经典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感动教师的100个教学经典案例

感动教师的100个教学经典案例(选篇)[案例25] 正视学生的要求,走向教学成功 自诩连续七年教六年级数学的我闭着眼也能将书从头教到尾,也自诩在学校教书水平还可以,好多家长愿意将孩子送到我的门下,没想到我栽在一个学生身上! 那是六年级一开始的一节分数乘法计算新授课,课堂上我按部就班地带领学生探究计算法则。此时只见陈曦眼睛发呆,肯定是开小差。再看还有几名同学东倒西歪,像在听实际并没有听。陈曦是教师家的孩子,家长打过招呼。听前任老师说他对感兴趣的课才会认真听,我得管管他。 陈曦,你在干什么?我大声喝道。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一脸的不在乎。 上课不能开小差,不然成绩会下降的。我苦口婆心。 他脸通红,我不是开小差,你讲的东西我早就会了,我不想听。 从来没有学生敢当面这样评价我的课堂教学,我不禁怒火中烧,但考虑到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竭力恢复自己内心的平静。 你会了,也要仔细听!接着开始我的教学,学生的听课状态比刚才好多了,但我心中却多了一个疙瘩。 下课时我问学生:今天这节课,还有哪些同学早就会了?我鼓励学生实事求是地举手。在犹豫中举起几只小手,基本上是成绩好的学生。 你们对今后数学课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我面露坦诚而急切状。陆陆续续有几个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要把课上得有趣一点,要能引人入胜。 老师不要说与数学课无关的话。 有些不用你讲我们就会的知识,可以不讲,最好上得精彩一点,要不然让人觉得没意思。 …… 课后我陷入了反思,学生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如果再沿袭传统的上课方法,不就是穿新鞋,走旧路吗? 以后的教学中,我课前努力钻研教材,新授课努力创设各种情境,特别是日常生活情境,引领学生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复习课开展各种活动,如比赛。学生的热情高涨,班级成绩遥遥领先。现在这批学生已临近毕业,留给我的是许多值得回味的课例。如倒数的认识从中国汉字引入;按比例分配从班上徐冶和万春景曾合伙买过一个烧饼说起;圆的认识从投球比赛论起;平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以一个情景解决若干实际问题……这些生动的课例为我开展教学研究积累一定的材料。 [评析] 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面对的学生正处在求新求变的阶段,渴求丰富多彩、欣赏标新立异,不愿意迎合他人、逆来顺受。因此我们要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深入学生的心灵,教育更有针对性。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观。教学不是消极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改变自己自觉或不自觉的沿袭、精心设计、滴水不漏的教学模式,不为完成教学任务所困,做到胸中有学生,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 二、构建新型的课程观。教师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而要积极挖掘教材的思想价值,综合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同时积极寻找生活课程资源,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和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成功。 三、构建新型的学生发展观。不能将一个固定的目标加在每一个学生头上,要充分尊重个体,努力体现主体发展过程中的人文主义思想,面对我会了的挑战,应首先想到一个学习者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的反叛,拒绝被当作一个客观的容器输入。 教者,长其善而救其失也(《学记》),要做到这一点,要有良好的职业悟性和学术素养。 [思考] 1、在你的教学历程中,有无发生学生不听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怎样处理的? 2、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可避免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现象,对此怎样设计我们的教学呢? [案例26] “好色”风波 一天下午,初二(1)班语文课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我们刚才复习了小说的人物描写,知道人物描写通常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所谓直接描写是指直接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和心理等,所谓间接描写是通过别人的反映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人物。为了检验大家是否掌握,老师将一段课外的古诗朗诵给大家,请大家判断一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怨,但坐观罗敷。”同学们声音洪亮地回答道“间接描写”。“很好!”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后话锋一转:“为什么青年人也好,老年人也罢,行者也好,耕者也罢,这么多人见到罗敷以后,都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去‘观罗敷’,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学生洋洋自得地说“好色!”这一下班里沸腾了,还有几个“不怀好意”的学生起哄。课堂秩序一下了混乱起来了。说实在的,我当时勃然大怒,很想发火,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但是,职业的理智告诉我,这个学生顺口说出“好色”二字,很可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所以与其大发雷霆,给对方一阵疾风暴雨式的呵斥,竭尽讽刺挖苦一番,不如先冷静下来稳定课堂秩序,然后再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如何鉴赏文学作品,课后再私下找那个“调皮鬼”…… 短暂的停顿之后,我在黑板上写下“好色

文档评论(0)

me54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