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docVIP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方法 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 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 = 86)、双支组(n = 48)及3支组(n = 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 结果 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 < 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 < 0.01)。 结论 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C-反应蛋白;脑钠尿肽;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 R5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c)-0065-0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及继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此病发病率日益升高,也成为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对疾病的早期发现,病变程度的判断对疾病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CS病程中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炎性标志物在疾病的早期诊断、病程的监测、预后的判断上有一定的意义[1],现已经在临床上逐渐开展。本研究旨在探讨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ACS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的120例ACS患者,分为UAP组62例, 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66.9±9.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65.5±9.8)岁;稳定型心绞痛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6.6±9.5)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64.7±9.4)岁,各组间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诊断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ACC/ AHA)1998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①伴其他心脏病者;②呼吸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及心功能Ⅲ或Ⅳ级;③合并感染、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④伴脑血管病;⑤各种凝血功能异常血液病;⑥周围血管病变;⑦近期有严重外伤史和手术史;⑧近2 周内使用抗凝药物者。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研究者入院即取肘正中静脉血,经抗凝,离心,分离血浆。CRP测定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BNP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D-D水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   1.2.2 冠脉造影方法及评价 按照Judkins法[3]检查,3条主要冠状动脉及大分支任何1条直径狭窄≥50%则可诊断为冠心病。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或右冠(RCA)中有1支狭窄者归为单支病变组,以上2支和3支狭窄分别归为双支和3支病变组。左主干(LCM)病变者为双支病变;LCM合并RCA病变则归为3支病变,累及3支病变以上归为多支病变。   1.2.3 心功能检测 所有患者入院后3 d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 MHz,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LVEF将各组患者分为心功能较好(LVEF ≥ 50%)的Ⅰ组和心功能欠佳(LVEF < 50%)的Ⅱ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值比较采用q检验。组间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