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2.5.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2.5

荆楚理工学院 大一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绪论 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所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外液,生理学中将机体的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同化,异化),兴奋性(兴奋,抑制)、生殖。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体液占成年人体重的60%。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内环境是细胞新城代谢的场所。 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稳态。 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神经(最重要)、体液(激素)、自身调节 正反馈:凝血 女性分娩 排尿 负反馈:体温 血压 10.血压低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减弱,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加强, 血压升高 细胞的功能 1.细胞膜的功能:屏障 物质转运 信号转导 2.膜的结构:致密带 透明带 致密带 膜的成分:①膜脂质(作用:屏障作用 流动性 稳定性), ②膜蛋白(分表面蛋白和整合蛋白)③糖类 钠通道是整合蛋白 3.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4.细胞膜的转运形式: 被动转运分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出胞和入胞 5.单纯扩散: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在浓度差的驱使下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 6.单纯扩散:CO2、O2、NO、N2、尿素、脂肪酸 7.异化扩散:有些非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蛋白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 8.异化扩散包括通道转运(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和载体转运 载体转运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9.载体转运的特征:①顺浓度梯度进行②饱和性③特异性④竞争性抑制 10.正常情况下,每分解一个ATP分子,3个Na外流,2个K 11.入胞中固体为吞噬,液体为吞饮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血细胞比容 正常男性40%~50%,女性37%~48% 男性高于女性 血量占体重的7%~8% 如果一个人60千克,则血量为4.2~4.8L 血液的比重:和血浆相比血细胞的比重大 渗透压:指同业中的溶质吸收水分子的能力 渗透压分为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主要由NaCl构成——维持细胞的内外平衡 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白蛋白构成——调节毛细血管内外 酸碱度:正常PH值7.35~7.45:;缓冲对NaHCO3/H2CO3 在临床上注射的是等张溶液0.9%NaCl 0.5%葡萄糖 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而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 血液的功能:运输、缓冲、调节体温、凝血和纤溶功能、防御保护功能 血细胞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渗透脆性、可塑变形性 其中悬浮稳定性和可塑变形性与表面积和体积有关 单位时间内红细胞的下沉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 血浆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叠连增加血沉速度加快;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含量增多时,红细胞叠连和下沉速度减慢 白细胞的数量正常成年人约(4.0~10.0)×10/L 白细胞的分类: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其中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细菌作用; 淋巴细胞中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16血小板的生理特征:粘附,聚集(可逆性、不可逆性)、释放、吸附、收缩 17血小板的生理特性:①参与生理止血 ②促进凝血③维护毛细血管内皮完整性 18.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呈液体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凝胶状态的纤维蛋白的酶促反应过程 19.凝血因子有12种,由FⅠ—FⅩⅢ 无VI 因子I:纤维蛋白原;因子II:凝血酶原;因子III:组织凝血激酶;因子IV:钙离子;因子VIII:抗血友病因子 20.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 分为内源性凝血:起始于凝血因子Ⅻ(12) 外源性凝血:起始于凝血因子Ⅲ 21.抗凝系统是指在生理情况下,集体血管损伤产生的凝血过程仅限于受损的局部,不会扩展到到全身并阻碍血液循环,体内还存在着与凝血系统相对抗的抗凝系统 22.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加速:加Ca、粗糙面、加温 减速:除Ca、光滑面、降温 烧杯:不凝 23.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系统、体液抗凝系统 24.抗凝血酶Ⅲ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加 25.抗凝作用的酶:抗凝血酶III、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C、肝素 26.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27.纤溶系统主要包括:纤维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