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与“黑”的隐层意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与“黑”的隐层意义.doc

“白”与“黑”的隐层意义   摘要:20世纪中文学性心理描写,就意象表现性心理的密度和力度而言,要首数诗歌;而用意象直接演绎创作主体的性心理世界,恐怕是让散文甚至是学者散文拔了头筹了。本文从视觉颜色意象这一角度,对郁达夫散文《还乡记》中的“白”意象与“黑”意象试作分析。   关键词:郁达夫 白 黑 意象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性心理描写,以小说文体最为丰富而曲折;但以意象表现性心理的密度与力度而言,又以诗歌略胜;至于用意象直接演绎创作主体的性心理世界,恐怕可以说是让散文甚至是学者散文拔了头等了。本文选取郁达夫散文《还乡记》一文为例,对文中的“白”意象和“黑”意象作一番分析。   郁达夫散文贯于以“白”的意象写中外美女,这在他的散文小说《沉沦》和散文《水样的春愁》中就可以得到典型的证实。郁氏对于女性美贯来以“白”为美,这除了与中国文化里对”白”色的洁雅、纯粹、真诚与高贵的价值崇拜有关系以外,还和郁氏本人或者较为大众化的审美观也有一定的联系,所谓“一白遮九丑”,这首先就给视觉感官上带来愉悦的美感。   对于中国的女同胞,尤其是少女,郁氏在散文的特定时空里,也进行了大胆的性赞美、性想象甚至是性接触。在他最寂寞、失望、困顿和苦闷的时刻,也总是伴随性的压抑与失落,继而再幻想和追寻。而女性白色意象,写得更丰富也更有象征意味。《还乡记》第二节写面对三伏的暑热,看到“天上的同棉花似的浮云”,“我想对暑热央告”:“不要来缠扰我这消瘦的行路病者!你们且上富家的深闺里去,钻到那些半肥红白的腿间乳下去,把她们的香液蒸发些出来吧!”这写出了“行路病者”在苦闷之际的大胆的性想象。而正当他孤苦无告的时候,在入口处幻觉到“一位美妙的女郎来送我回家的样子”。徒走到门口,“果真见了几个穿时样的白衣裙的女子,刚从人力车下来。其中有一个十七八岁的,戴白色运动软帽的女学生”。此情此景,“我不知不觉的伸出了一只手去,想为她代拿一个皮箧”。可见,他对白色女孩或女性的潜意识痴迷到了何等刻骨铭心的程度。以至于“我”在几乎“郁郎财尽”、穷途末路之际,幻想去偷别人的钱,所见的被偷者仍是穿白华丝纱衫、白话缎女鞋、用白象牙骨折扇、睡在白帐子里面的一位女性。在第十节写“我”晚起后担心赶不上早班轮船,正忧愁之际,背后响起车夫的骂声,车跑过后,“我只看见了一个坐在车上穿白纱长衫的少年绅士的背影”,当背后再次响起车夫的威胁声时,“我”回转头看,看到的仍然是“载着三个很淳朴的女学生,两腿中间各夹着些白皮箱铺盖之类”,很快,“我”心中对车夫的悲愤,就转变成了“原谅你们”,随即“我”便可以理解“你们(人力车夫)这样的乱冲,这样的兴高采烈的”,不就是“这几个女性的身体岂不是载在你们的车上么?她们的白嫩的肉体上岂不是有一种电气传到你们的身体上来的么?”于是,“我也愿跟了你们去典一乘车来,专拉拉这样的如花少女。我更愿意拼死的驰驱,消尽我的精力。我更愿意不受她们半分的物质上的报酬金。” “白”色之美在郁氏心头总挥之不去,而他对白色女性的痴迷又到了何种程度。   《还乡记》一文中的另一个视觉颜色意象是“黑”。白与黑,这是郁氏散文意象的一个大张力。这并不是说,“白”总象征美好,“黑”总象征丑陋,正如文中第五节写到,“我看看车轮下的两条白闪闪的铁轨和枕木卵石,忽而感得了一种强烈的死的诱惑。”但相对于“白”多表现主体理想化的美好物事甚至是性幻觉、性现实中的美女而言,“黑”是一种丑或被玷污主体的困境或未来的恐惧,尤其是庞大国家机器的腐败与堕落。   《还乡记》中,“黑”及相近相关意象在文中占据了人境的重要的一厢。文章开篇就营造了浓浓的黑色氛围,“半醒半觉的我”“只见一层灰白色的云丛,密布在微明的空际,房里的角上桌下,还有些暗夜的黑影流荡着,满屋沉沉,只充满了睡声,窗外也没有群动的声息。”接下来写的一些事情也是在晚上或夜里发生的,如第二节写“我”在车站入口处幻想见到的女学生,“黑晶晶的两只大眼很诧异的对我看了一眼”;第三节“我孤伶地坐在车里……一面看看车站附近各工厂的高高的烟囱,又觉得我的头上身边,都被一层灰色的烟雾包围在那里。”第七节写到“天色好象晚了,房里只是灰黑的辨不清方向”,“在这灰黑的空气里”,“我”见到了祖母,从而借祖母之口道出了“我”苦闷的心声,“你何以这样的孤洁呢!”当“我”顺她所言地“向她指着的方向一望,只见窗下街上黑暗嘈杂的人丛里有两个大火把在那里燃烧”,此处不知是否有这样的象征意义:刚死的祖母回来召唤“我”,“我”离死亡也不远了。接着在“日暮的空气”中,“我”在羊市街头走逛,“看那西北的浮云和暮天的急情,一种淡淡的悲哀,把我的全身熔化了”。此时如若有几声古奇的钟声,“怕我就要不自觉的从城墙上跳入城濠,把我灵魂和入晚烟之中,去笼罩着这故都的城市”。“我”独立许久,“把日暮的悲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