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整理版.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肿瘤学-整理版

临床肿瘤学 绪论 新生物(neoplasm)/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细胞的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恶性疾患(malignancy):繁殖一切恶性细胞增生性疾病,包括各种恶性肿瘤及白血病。 癌(carcinoma):从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 肉瘤(sarcoma):间胚叶或结缔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癌症(cancer):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包括癌、肉瘤和白血病。 临床肿瘤学(clinical oncology):专门研究人类肿瘤的临床规律特别是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死亡率:某年某地恶性肿瘤死亡人数/该地区同年平均人口数*10万 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的优缺点 前瞻性研究的优点:直接获取暴露资料,可靠性高。 缺点:观察人群大,随访时间长,研究花费大。 回顾性研究的优点:随访相对时间段,花费相对低,可较快完成。 缺点:质量取决于记录资料的准确性。 三级预防的内容、肿瘤的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针对肿瘤的病因、致病因素、发病危险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 1)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合理营养膳食结构 3)研究、鉴定环境中致促癌物 4)建立疫苗接种和化学预防方法 (2)二级预防(三早):指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筛查 (3)三级预防(康复、姑息止痛):指的使提高肿瘤治愈率、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1)提供规范化治疗方案和康复指导 2)进行心理、生理、营养和锻炼指导 3)对晚期患者开展姑息和止痛疗法 肿瘤病因学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能引起人或动物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直接致癌物: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体内后能与体内细胞互相作用,不需要经过代谢就能诱导正常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间接致癌物:这类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需要经体内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活化,变成化学性质活泼的形式方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致癌物。 促癌物或肿瘤促进剂(tumor promoting agent):单独作用于机体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物质。 化学致癌物的种类及共同特点 按作用方式分: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肿瘤促进剂) 按与人类的关系分: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按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分: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致癌物 共同特点:引起人或动物肿瘤形成(?) 电离辐射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主要包括以短波和高频为特征的电磁波的辐射以及电子、质子、中子、α粒子等的辐射。 电离辐射对生物靶损伤的机制主要是产生电离,形成自由基。自由基的性质非常活泼,可以破坏正常分子结构而使生物靶受伤。 DNA是电离辐射的重要生物靶,所造成的损伤主要是单链断裂及碱基结构改变,导致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的形成直接影响结构基因在组内的正常序列或造成基因片段的丢失或重排,甚至可能改变基因的调控机制。 试述与人类肿瘤发病相关的致瘤性病毒、机制和相关疾病 (1)致瘤性DNA病毒: ①EB病毒EBV: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NPC。 潜伏膜蛋白(LMP1)基因转染PHEK-1细胞(一种非致癌的、角化的、永生的上皮细胞),使其由原来的扁平、多角形转变成束梭形、多层生长的细胞,在鼻咽上皮癌变早起起重要作用,使其分化成熟障碍,在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最终导致NPC。 ②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原发性肝细胞癌 HBV:HBV基因整合进肝细胞基因组,可能导致肝细胞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丢失和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突变。慢性HBV感染导致持续的肝脏慢性炎症,肝细胞坏死、再生和肝脏纤维化,在此过程中肝细胞基因的突变逐渐累积,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HCV:HCV感染后不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主要通过引起机体慢性免疫反应,间接损伤肝细胞。HCV核心蛋白能够作用多条细胞生长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细胞增殖调控,在致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人类宫颈癌 E6和E7是HPV的癌基因,E6 和E7能够使分化的上皮细胞保持在DNA复制状态;可以与P53、RB结合,导致这两种重要的抑癌基因蛋白产物失活或降解;E6蛋白抑制DNA修复酶活性;E7蛋白破坏中心体,使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出现异常。在上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鳞状上皮细胞增殖生长失控,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致瘤性RNA病毒: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人类T细胞白血病 HTLV本身不携带癌基因,但编码两个反式调节蛋白Tax及Rex,Tax可以结合MEKK1蛋白激酶,活化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