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设备及运行.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级内反动度的变化 设计工况下的连续性方程 焓降减小时的连续性方程,理论上有 从p139b图上可以看出,实际情况是 因此,级的反动度要增加。 焓降减小,速度比增大,级内反动度增大; 焓降增大,速度比减小,级内反动度减小; 四、汽轮机级组的变工况 (一)机组前、后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机组可以看作一个当量喷嘴 假设最大初压为p0m,相应的最大临界流量为G0m 级组前压力的相对值 级组后压力的相对值 相对流量 级组临界压力比 试验证明: 工况变动时,机组前后的压力与流量的关系可用斯托多拉流量锥表示,即?0、?2、?m组成流量锥; 级数越多,机组的临界压力比就越小; 初参数不同的同一级组具有相同的临界压力比。 无穷级数的级组中各级均处于亚临界时的流量比为佛留格尔公式,如下 亚临界变工况的流量与机组前后压力平方差的开方成正比。 级组中的末级均到达临界状态: 例如级组由三级组成,如图示 P0 P1 P2 P3 P4 P5 P6 G Ⅰ Ⅲ Ⅱ 对第二级有: 同理有: (二)机组压力与流量公式的应用条件 1、通过同一级组中各级的流量相等; 2、不同工况级组中各级的通流截面保持不变; 3、通过各级的汽流是一股均质流; 4、佛留格尔公式只适用于无穷级数的情况,有限级数时的精确计算要考虑级组的临界压力比。 五、汽轮机的配汽方式和调节级的变工况 目前常用的配汽方式有:喷嘴配汽和节流配汽。 (一)喷嘴配汽 3 3 3 3 2 2 2 2 1 G 工作过程: 主要特点: ①机组在部分负荷时,效率较高。 ②机组的高压部分在工况变化时温度变化很大,从而引起较大的热应力。 喷嘴调节级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分析过程中,为了突出调节级主要变工况特点首先对上页所示的调节级的工作 过程作如下假定: 1)忽略调节级后温度变化的影响,调节级后压力P2正比于全机流量; 2)各种工况下级的反动度都等于零,p11=p21; 3)四个调节汽门依次开启,没有重叠度; 4)凡全开调节汽门后的喷嘴组前压力均为p0不变。 喷嘴组压力分配曲线(158页) 喷嘴组流量分配曲线 调节剂效率与流量的关系(160页) 调节级?、?系数,焓降反动度、压力反动度和轮轴效率计算(162~163页) p G 0 1 8 7 6 5 4 3 2 调节级出口压力线 G1 0.8G 0.4G G Q U L I M K N V J GⅡ 简化的调节级的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三)节流配汽 工作过程:进入汽轮机的所有蒸汽都通过一个调节汽门,然后进入汽轮机。调节汽门控制流量大小。 G P0,t0 主汽门 调节汽门 汽轮机 h s h0 t0 p0 p”0 p’0 pc 工作特点: 1)机组在低负荷时调节汽门中节流损失较大,使扣除进汽机构节流损失后的理想比焓降减小得较多。(节流效率ηth ) 2)没有调节级,结构比较简单; 3)在工况变动时,各级比焓降变化不大,同时级前温度变化也较小。 基本方程式 (1)状态方程—— pv=RT (2)等熵过程方程——pvk=常数 (3)连续性方程—— Gv=Ac (4)能量守恒方程—— 速度级(复速级)的最佳速度比 为便于分析,对速度级做如下假设: (1)蒸汽只在喷嘴中膨胀 (2)在级中没有能量损失 (3)各个进出口角度相等 经过同样的分析可以得到: 最佳假想速度比为 叶栅几何特性(p49~50) 一、部分进汽度的定义 在确定喷嘴的尺寸之前,首先应根据喷嘴前后压力比的大小确定喷嘴的型式 二、流管的计算截面、叶高或宽度 1、?n ?cr 2、 ?cr ?n ?1d 3、?n?1d 三、长叶片级的设计 1、叶片径高比和相对节距的定义 ??8~10的叶片就成为长叶片,其特点为: (1)圆周速度沿叶高不同,气流冲击背弧或凹弧; (2)叶栅存在最佳相对节距,大于或小于(x1)op造成损失; (3)c1较c0、c2要大得多,受c1u离心力产生径向压力梯度的 影响,p1沿叶高是增加的,径向流动产生损失; 综合以上特点,可知长叶片要按二元或三元流进行设计 2、二元流设计(简单径向平衡法cr=0) (1)理想等环量流型(cz=const→c1ur =const) (2)等?1角流型(cos ?1=c1u/c1 =const→c1urcos ?1 =const) 3、完全径向平衡法 (1)三元流流型 (2)可控涡流型(反动度沿叶高可按需要进行控制) 第四节 级内各项损失和级效率 一、级内损失 1、喷嘴能量损失、动叶能量损失和余速损失 喷嘴能量损失和动叶能量损失又称为叶栅损失,叶栅损失又可分 (1)叶型边界层的磨擦损失 (2)边界层脱离引起的涡流损失 (3)尾迹损失 (4)流道中有超

文档评论(0)

共享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7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