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周壁破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年随访.doc

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周壁破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年随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周壁破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年随访

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周壁破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2年随访 孙智勇,钱忠来,朱晓宇,陈康武,皮 斌,杨惠林(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江苏省苏州市 215006) 引用本文:孙智勇,钱忠来,朱晓宇,陈康武,皮斌,杨惠林. 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周壁破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2年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7):7076-708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7.012 ORCID: 0000-0001-8655-1513(杨惠林)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椎体后凸成形:是在椎体成形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在“C”臂机透视下,经皮穿刺建立工作通道后置入可扩张球囊,在骨折椎体内形成空腔,使得骨水泥以高黏度、低压力的状态渗入椎体松质骨内;同时,球囊逐渐撑开压迫椎体内骨小梁使之形成相对致密的“骨壁”, 从而一定程度地封堵了骨水泥沿骨折裂缝和静脉丛渗漏的通道,因此椎体后凸成形较椎体成形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降低。 骨水泥治疗的具体机制:①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凝固,释放聚合热,该过程会使痛觉神经末梢变性坏死;②骨水泥固化后椎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③脊柱力线部分恢复后,能消除骨折椎体内的异常应力;骨水泥渗透弥散入椎体骨小梁,减少骨折椎微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 摘要 背景: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治疗,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当骨折伴有椎体周壁破裂时因穿刺风险增大和骨水泥渗漏率增加而临床报道很少。 目的:分析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周壁破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其近期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65例周壁破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42例,平均年龄71.5岁,均进行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6,24个月,随访观察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后凸角、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后即刻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后凸角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1,6,24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后凸角、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与治疗后即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05)。共有7例患者(10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现象,未引起严重临床症状;未发生脊髓神经根受损、感染、出血、肺栓塞、休克、心脑血管意外。结果表明,椎体后凸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周壁破裂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可显著提升椎体高度、缓解疼痛、纠正后凸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关键词: 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椎体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组织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主题词: 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织工程 基金资助: 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基金资助项目(BL201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Kyphoplasty with bone cement repairs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 wall damage: a 2-year follow-up Sun Zhi-yong, Qian Zhong-lai, Zhu Xiao-yu, Chen Kang-wu, Pi Bin, Yang Hui-lin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Kyphoplasty with bone cement has achieved good therapeutic efficacy on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report about its application in the repair of vertebral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vertebral body wall damage, due to the risks of bone cement leakage and puncture. OBJECTIVE: To e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