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特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 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礁岩结构: a.生长结构:原地生长坚硬生物骨架,代表台地边缘生物礁环境。 b.粘结结构:层纹状、波纹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上-潮间中低能环境。柱状、锥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间~潮下高能环境。 晶粒结构:泥晶代表盆地低能,广海陆棚低能环境。 ④沉积构造。反映水流成因构造: a.沟膜、槽模、递变层理代表浊流环境。 b.脉状、波状、透镜状层理、再作用面、雨痕、干裂、冰雹痕、鸟眼构造等代表潮坪环境。 c.交错层理代表滩、坝、深水底流环境。 d.水平层理代表泻湖、深水、低能环境。 e.块状层理代表台地边缘斜坡相、礁相环境。 反映重力流成因构造:重荷膜、包卷层理、滑塌构造、水成岩墙、递变层理等均代表重力流环境,特别是几种同时出现时。 反映生物成因构造: a.垂直层面或弯曲虫孔代表潮上带。 b.上部有垂直或弯曲虫孔,数量比潮上带多,代表潮间带环境。 c.水平虫孔为主,很发育,代表潮下带环境。 d.复杂的、弯曲的、螺旋状爬痕,代表稳定深海环境。 其它构造: a.帐篷构造,代表潮坪环境。 b.岩溶角砾、干裂角砾,代表潮上环境。 c.迭层构造,代表潮间环境。 d.核形石,代表潮间一潮下环境。 (2)生物标志 ①根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判断沉积环境。 a.有孔虫,多为海洋环境,底栖生活,少数为浮游生活。 b.筵,离岸不远的正常盐度、清水旋回性海洋环境,水深20~70m。 c.海绵,多生活在海洋,底栖固着生长。 d.古杯,温暖浅海,水深30—50m,固着生长,需要缓慢沉积,清洁水体及坚硬底质。 e.层孔虫,沉积缓慢浅海,温暖、浊度低,固着生长,食浮游生物。 f.珊瑚,水体安静、清洁、温暖,盐度2.7%~4.8%,浅海环境,底栖固着生长。 g.苔藓,潮坪环境。 ②根据生物组合判断水介质盐度: a.钙质红、绿藻、球面藻,放射虫、钙质有孔虫、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腕足、头足等组合中,存在少数未搬运的化石,属于正常海环境。 b.少数苔藓、钙质有孔虫、藻类、移动的棘皮组合,其中任一门类单独出现或几个门类共生出现,或与耐高盐度的门类在一起,表明是一种与广海毗邻并稍受限制的海水环境。 c.腹足、瓣鳃、介形虫、胶结壳有孔虫硅藻、蓝绿藻组合,属于典型的微咸水环境。 d.瓣锶类中鳃足亚纲无甲目、蓝绿藻、介形虫组合,为典型的超咸水环境。 ③根据古生物组合判断水体深度: a.大量藻类、底栖有孔虫、瓣鳃、腹足造礁珊瑚、灰质海绵、无铰类腕足组合,水深0~50m。 b.海绵、海胆、苔藓、有铰腕足组合,水深100~200m。 c.硅质海绵、海百合、薄壳腕足、细脉状苔藓组合,水深>200m。 根据古生物组合判断水体深度时要注意浊流因素,注意排除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