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的狂欢化审美品格.docVIP

《威尼斯商人》的狂欢化审美品格.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威尼斯商人》的狂欢化审美品格.doc

《威尼斯商人》的狂欢化审美品格   内容摘要: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狂欢式的颠覆作用、小丑人物的狂欢精神及自觉追求、解读的开放性三方面探讨《威尼斯商人》所蕴含的狂欢化审美品格。   关键词:狂欢式 小丑角色 开放性   巴赫金在“狂欢化”理论中指出 “狂欢式转为文学的语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狂欢化”而“狂欢式意指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礼、形式的总和”[1](P175),即,狂欢化是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狂欢节特征,它既包括假面、加冕与脱冕、降格等狂欢仪式,又包含狂欢节所孕育的精神内涵――狂欢精神。“狂欢精神的核心是交替与变更的精神,死亡与新生的精神,摧毁一切与更新一切的精神。”[2](P15)本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狂欢式的颠覆作用、小丑角色的狂欢精神及自觉追求、解读的开放性三方面,探讨《威尼斯商人》所蕴含的狂欢化审美品格。   一.狂欢式的颠覆作用   狂欢是民间、大众对权力话语体系下秩序、等级、稳固性和永恒性的颠覆。通过一定的狂欢式,社会的稳固秩序被打破,人们得以用新的眼光审视生活。以下是《威》剧中狂欢式的运用。   首先,通过“假面”颠覆偏见。庭审一幕,鲍西亚男装出场,起到的即是假面的“遮蔽”作用。在假面的掩盖下,鲍西亚得以运用自己的才智扭转乾坤。这客观上反映出女性被社会限制的实际,又有力地证明了男女在智慧上的平等。   其次,通过加冕与脱冕展现更替。金钱将夏洛克拥上王座,女儿带走财宝出逃是对他的第一次脱冕,法庭将其财产没收使他彻底脱冕,在金钱的狂欢节上富贵犹过眼云烟,最终他以“我身子不大舒服……”[3](P149)暗淡的离开了众人视线。更令人捧腹的是《威》中两位英雄的脱冕:巴萨尼奥与葛莱西安诺推翻夏洛克的“统治”成功加冕为王,他们自信满满得意洋洋,却在妻子们的戏谑中惶恐不安、狼狈不已,降为不明所以的小丑。《威》通过对人物的加冕与脱冕,展现了有如狂欢的交替与变更的现实。   再次,通过语言的降格颠覆官方文化。宗教皈依是神圣庄严的,朗斯洛特把它和饮食结合:“要是再这样把基督徒一批一批制造出来,猪肉的价钱一定会飞涨。”[4](P135)言语中对猪肉的关心甚至超过信仰。戏剧的第五幕不断提到同床共枕、睡觉并间杂粗话、俚语,表现了大量的言语的放纵,颠覆了官方话语中正面人物的庄重感,以民间狂欢的视角发现真实生活本来就包含的鄙俗和粗陋。   综上所述,狂欢式在作品中至少有三个作用:第一,通过掩饰身份、将英雄拉下神坛等手段,展现人与人的平等;第二,以乐观的心态揭示命运与生活的无常(下一部分的狂欢精神中会讨论到这种乐观心态);第三,拒绝官方话语,还原生活语言。   二.小丑角色的狂欢精神及自觉追求   “狂欢精神是指人类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超越社会文化的束缚与限制,以充分体验生命的自由与快乐的精神”[5](P15)。狂欢精神在作品中多有体现,笔者以为最集中、最精彩的部分在小丑式人物:葛莱西安诺和朗斯洛特身上。   1.自由、快乐的狂欢精神   葛莱西安诺和朗斯洛特对恢复生命的自由与快乐有共同的追求,又各有闪光之处。   一方面,他们的狂欢精神体现为未加掩饰的本真状态对理性的繁文缛节、定式思维的嘲弄。葛莱西安诺觉得惊奇又好笑:“为什么一个身体里面留着热血的人要那么正襟危坐,向他祖宗爷爷的石膏像一样?”[6](P83)又洞穿沽名钓誉者的洋洋自得:“他们的神气之间好像在说……‘我要是一张开嘴唇来,不许有一头狗乱叫!’”[7](P83)他们追求轻松欢愉的生命状态,嘲弄理性社会对快乐本能的束缚与限制。在狂欢精神的关照下,看似守礼的,实则呆板;看似充满智慧的,徒有其表。智者在调笑中被降格为傻瓜,小丑则升为富有生命智慧的智者。   其次,小丑角色的狂欢精神还体现在言语、行为方式的非理性及效果的轻松、逗笑上。理性讲究会话的简明、准确,旨在沟通。小丑开口则嘻嘻哈哈、东扯西拉。老高波到城里找寻儿子,相见不相识,对朗斯洛特来说顶重要的事情却是“戏弄他一下”“诱他留起眼泪”,理智上匪夷所思,但在感受上:父子俩一个老实巴交,努力澄清误会,一个胡言乱语,致力于制造误会,错位的交流引起人的兴趣,引发人的欢笑;宣誓保证本应严肃认真,葛来西安诺却胡扯乱拉,要循规蹈矩得像去“讨他老祖母的欢喜”一样,令人啼笑皆非。小丑们虽然喋喋不休、胡言乱语,却不令人厌烦,因为他们的语言妙趣横生,他们的个性灵动活泼。他们使观众脱离长篇大论的陈乏无味,走入狂欢的广场,感受到来自生命的喜悦欢愉。   2.对狂欢精神的自觉追求   文艺复兴乃至今日,小丑与高雅无缘,甚至并不体面。当时的小丑往往是身份低贱的侍从、弄臣、舞台上下逗乐的小角色。葛莱西安诺是巴萨尼奥的好友,是威尼斯社会中有一定地位的“正经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