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薄层色谱(TCL) 柱色谱 TLC的作用 跟踪反应进程 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a/l或b/l =0.2~0.3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石油迷己烷苯乙醚THF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往往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her/Acetone,?Petroleum?ether/Ether,??Petroleum?ether/CH2Cl2,?CH2Cl2/ethyl?acetate,?ethyl?acetate/?MeOH,?CHCl3/??ethyl?acetate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因溶液太稀或样点太小,可重复点样。但应在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点,以防样点被溶解掉。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影响分离效果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 柱子类别 关于柱子的尺寸 关于无水无氧柱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关于操作问题。 华南理工柱色谱分离实验操作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减压,常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 个人理解就是:加压,减压分离速度都比常压快。 减压柱 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 加压柱 加压柱层析只是加快了流速,其原理与常压柱层析没有区别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 . 怎么选择柱子类别 一般选择常压,分离效果好,时间长就长点吧。 减压,柱子径高比比较小的,节省溶剂的,处理量大,适用。 加压,一般有机合成的简单分离可以用,速度还快些。 相关知识可在中国知网键入加压柱层析,或减压柱层析查询 减压实例 将活性碳与硅胶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干法填充固定相.为了便于观察,在固定相底部装一段石英砂.用水循环真空泵边抽真空边敲打玻璃柱,尽量使固定相压紧并避免空气进入.当分离100mg以下小样品时,柱内径为0.5一1cm;当分离0.5一19样品时,柱内径为2一3cm;当分离1一39样品时,柱内径为3一4cm.固定相的高径比一般为7一8,真空度控制在0.1MPa左右.将由电弧法合成的烟良用甲苯提取,提取液过滤、蒸干,再用甲苯溶解,浓度一般以样品/溶剂为1:80一100.将溶液小心均匀滴入固定表面后,将溶剂抽干,加入一定量的甲苯邻二氯苯溶液多次淋洗,可得到纯度大于99.9%的C60 。(经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当紫色的C60淋洗完之后,将溶剂抽干,为了得到较纯的C70,需改变溶剂的极性梯度,尽量多地使C60 洗出(这时洗出的已经不纯).之后,用邻二氯苯(ODCB)淋洗.随着邻二氯苯不断淋洗, C70 的纯度逐步提高,最后可得到纯度大于99%的C70 减压柱层析在进行溶剂洗脱时是将溶剂在真空下全部抽出,使固定相“干”后才加入新的洗脱剂作下一组分的收集.其原理相当于薄层层析的多次展开,它的分离效果可与薄层层析媲美。 加压实例就不一一详举了,下面几个是加压装置改进,应用文献题目 关于柱子的尺寸    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 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