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北京西城区高一上期末(有答案).doc

2016-2017北京西城区高一上期末(有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北京西城区高一上期末(有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语文 2017.本试卷共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在答题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一并交回一、语文知识8分)(6小题, 作为哲学名词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一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一旦量的变化超出这个界限,原来的“度”就被破坏,事物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由此看来,“度”就是事物由量的变化到发生质的变化的临界点。比如说,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0 ℃即从液体转化为固体,我们称之为“冰”;加热到100 ℃即从液体转化为气体,我们称之为“汽”;只要温度保持在0 ℃到100 ℃之间,那么水就会保持液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谓的“水”。这里的0 ℃和100 ℃,也就是保持水的属性的度,一旦超过100℃或低于0℃,性质立即改变,就都不再是“水”。所谓“过犹不及”,也就是这个道理。从此出发,人们总结出“凡事有度”这样一种为人处事的学问,就是要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将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这种发展和变化往往有可能会突破原来量的限制,引起质的变化。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人们所期望的。所以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性质的量的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条件促使事物突破原有的度,发展为新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而言,“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而是包含着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审时度势,能够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积极价值取向的行为艺术。 1.下列词语中的“度”,与“作为哲学名词的‘度’”中“度”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程度 B.制度 C.度过 D.揣度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词语替代的一组是 一旦(如果)量的变化超出这种界限,原来的“度”就(也)被破坏,事物就(才)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所以)转化为另一种事物。 A.一旦(如果) B.就(也) C.就(才) D.从而(所以)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过犹不及”一词的含意。 4.结合文意,简要解释“‘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这句话的意思。 5.下列句子中, A.素园虽然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设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B.桑丘一声不吭,递过去一块布,心里暗暗感谢上帝没叫主人明白是怎么回事。 C.对于书画家而言,毛笔、墨瓶、宣纸文具值得有。 D.他从主教家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得出来,他已经摆脱完全从前的那种思想了。 6.下列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 B.《》C.悲惨世界》 D.7.下列句中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擢:提拔。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 C.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及其所之既倦”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辍耕之垄上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0题。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A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奈 10.下列文言句子中,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何后之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三、古代诗文背诵与默写。(8分) 11.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原句。其中(8分) )? ④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⑤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 ”乎。 (《岳阳楼记》) 四、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