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6讲 古代与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 课件(53张).ppt

2017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36讲 古代与近代欧洲历史上的改革 课件(53张).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阅读提示 (1)目前,史学界对梭伦改革的特点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主流观点认为梭伦改革带有“折中”“中庸”的特点,即既保护贵族的利益,又给予平民一定的权利。上述史料作者的观点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 (2)不过,对于梭伦“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的最终效果,我们要理性地分析。比如,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打破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既赋予了平民以参政机会,又保留了贵族的既得权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实现社会力量的平衡。然而以财产等级取代血缘等级,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又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平衡。 -*- 典题试做:(2015湖南衡阳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梭伦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集团,然而……从前没有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在他的一首诗中写道:“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是如何破除贵族的寡头专政的。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能听到他们的声音”,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诗中“两个阶级”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1)破除:实行财产等级制度,动摇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级:贵族和平民。特点及表现:革命性——梭伦改革触及了土地占有关系和打破贵族政治专权,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中庸性——调解和平衡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 -*- 1 2 1.(2015湖南衡阳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 1 2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19世纪70年代德国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制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 1 2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大学教育与时代发展脱节,不利于德国经济发展和民族统一;大学课程设置、教育方法陈旧,科研不受重视,衰败之迹明显。 (2)成就:强制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大学允许科学独立发展;科学发展创新了许多新形式;引领各国大学发展的新方向。影响:提升了德意志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激发了其创新热情,推动了德国19世纪晚期经济腾飞,从而成为世界强国。 -*- 1 2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前者以其日益增多的财富昭著于世,后者以其日益增多的人数引人注目。但这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旧的政治体制与新的社会现实发生了冲突。……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 1 2 (1)材料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那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概括导致选举权变化的共同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