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6 短文两篇 从《爱莲说》一文中体会审美教学 新人教版.docVIP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6 短文两篇 从《爱莲说》一文中体会审美教学 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16 短文两篇 从《爱莲说》一文中体会审美教学 新人教版.doc

从《爱莲说》一文中体会审美教学 ????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总结了几十年来语文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础特点。因此,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受到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并进而明白得正确的人一辈子价值取向,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执教《爱莲说》这一课时,我始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视优良古诗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 一、 重朗读训练,加强对课文的懂得能力 ???? 朗读教学一直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懂得力都有特别大的关心。有些教师疏忽了这一点,一味追求课文的分析讲解,我感受是不妥的。过去许多人为啥会背《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为啥我们会背毛泽东的许多诗词,这都归功于朗读背诵训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的传统教学方法依旧要继承发扬的。 ???? 我在执教《爱莲说》这一课时,对《爱莲说》一文的朗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让学习小组委派一名同学朗读,教师和其他同学对读错的地点予以更正。二是要求学生放声齐读,查找不正确的缘由,接着师生共同探讨朗读的语调、停顿、语气等。课文第一段介绍状态,当用陈述语调朗读。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显著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要长一些,因为以上皆铺垫,以下才是正意所在。“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字要轻读。以下可分三层,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行,要读出层次感。课文第二段可分二小层:前一层是3个并列句,以人为喻,分别指出菊、牡丹、莲的品行,要用极其确信的语气读出;前两句亦轻读,后一句当重读。后一层用菊、牡丹、莲的不同遭际来批评世风,全用感叹的语气读,期间又有细微差别:“菊之爱”一句有惋惜之意,“莲之爱”一句有慨叹之意,“牡丹之爱”一句有讽刺之意。通过重复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在《爱莲说》的执教过程中,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尊敬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合作的良好适应。请每组同学把课前画好的莲花图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紧接着请同学看图用现代汉语讲述课文内容,例如:“莲”美在何处?作者给予莲花哪些品行?这样一方面遵守了中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规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观、品、悟,审美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师能够在黑板上板书,莲的生长环境方面:“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体态香气方面:“中通外直”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风采方面:“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通过板书设计,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即所托之物:莲花。所言之志:志行高洁。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个儿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一辈子态度,婉转地批评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肮脏世风。 ???? 三、 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 针对这部分训练,我设计了两个内容,引导学生向人文性方面集合。一是讨论明确。同学们既然差不多明白了陶渊明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个儿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感,作者为啥在文中还要写菊和牡丹?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明确,这是烘托手法的运用。用菊花正面烘托。菊:秋季独抗寒霜,作者把它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但这样的人极少。用牡丹反面烘托。牡丹:雍容艳丽,象征富贵,作者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二是课外延伸。同学们明白帝王爱龙凤,一般老百姓爱牡丹和鱼,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爱梅、兰、竹、菊。这时能够用多媒体展现梅、兰、竹、菊的图片,同时配以文字内容如下: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 屈原《离骚》 ????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傍晚。——宋??? 林和靖 《山园小梅》 ???? 不要人夸好色彩,只留清气满天地。——元???? 王冕 《墨梅》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 《石灰吟》 ????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清???? 曹雪芹 《红楼梦》 ???? 已是陡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 《卜算子?? 咏梅》 …… ???? 全课结语: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三千多弟子,他们的成就各有千秋,其中孔子最赞美的、德行好的有颜回。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因此,我们要学习和继承古人的精良品德,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