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诗歌.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060年代诗歌

第一节 概述 50、60年代新诗 我们告别了苦难的岁月。我们走上了新的路程。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歌声。过去唱着悲愤与抗议的诗人们,迸发出了新的热情,歌颂新的国家,新的生活,歌颂新的人民。 --艾青《中国新诗六十年》 一、十七年诗歌队伍构成情况 十七年时期中国诗人的构成主要是三类: 一类是诗坛主力。 郭小川、贺敬之、闻捷、蔡其矫、严辰等。 他们来自解放区,五、六十年代进入创作旺盛 状态。 二类是1949年以前已经成名的诗人。 郭沫若、臧克家、艾青、田间、李季等。 他们总体特点是调整诗风,以适应新的时期。 三类是一些青年诗人登上文坛。 李瑛、雁翼、顾工、公刘、白桦等。 二、十七年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 A、从颂歌到战歌 50年代初期,诗人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 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标志着一个颂歌时代的开始: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巨人终于诞生了。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放声歌唱》、胡风《时间开始了》、郭沫若《新华颂》、臧克家《有的人》具有代表性。 从1953年起,各类题材的作品相继出现 歌赞工业建设成就的作品有:李季的《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玉门诗抄》。 ?展现了我国农村生活变化的诗有:阮章竞的组诗《山野的新歌》、流沙河的《农村夜曲》等;芦荻的《田园新歌》、《海南颂》等,严阵的《淮河边上的姑娘》、《乡村之夜》、《江南曲》?。 军旅题材的诗歌创作也取得一定成绩:如李瑛的《野战诗集》、《寄自海防前线的诗》、公刘的《边地短歌》、《黎明的城》等,集中了对战士风貌的描画。而未央的《枪给我吧》、《祖国,我回来了》则是传诵一时之作。 从1953年起,各类题材的作品相继出现 少数民族和国际题材的诗作 闻捷歌唱新疆各族人民新生活的《天山牧歌》; 田间描绘蒙古草原巨大变化的《马头琴歌集》; 白桦、顾工、梁上泉对西南边疆风光描绘的《金沙江的怀念》、《喜马拉雅山下》、《喧腾的草原》。 B、.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暂的生气,出现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作品。 如流沙河《草木篇》、郭小川《望星空》、艾青《养花人的梦》等。 《草木篇·仙人掌》: 她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草木篇·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做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C、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 “如今唱歌用箩装,千箩万箩堆满仓。莫看都是口头语,放到田里变米粮。” D、50年代末60年代初叙事诗创作繁荣。 叙事诗主要写历史。 一是写民间的历史和传说,如民间整理的《阿诗玛》、《嘎达梅林》、《格萨尔王传》长诗,李季《菊花石》。 一是写革命斗争风云,如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冰《刘胡兰》、臧克家《李大钊》等。 E、.60年代阶级斗争扩大化后,政治抒情诗主导了诗坛, 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歌变了“战歌”,标语化、口号化、政治化,政治抒情诗一统天下。 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诵吟、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 三、十七年诗歌的总体特色 十七年的诗歌可以用“战歌”和“颂歌”来概括,诗歌通常被喻为号角、锣鼓、旗帜等。政治抒情诗十分繁荣,诗歌风格豪放、明朗、欢快、激越。 1.缺乏丰富多彩的诗歌流派,个性化严重衰退。 2.极端推崇民歌体,把民歌体作为新诗发展的方向。 3.竭力推崇所谓崇高美和诗歌的社会功能 四、郭小川的诗歌 郭小川(1919—1976),河北丰宁县人,共和国第一代杰出诗人。 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 一、1955-1956(宣传动员立场) 《致青年公民》组诗 二、1956-1965(独特思考和发现)成熟期 叙事长诗《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抒情诗《致大海》《望星空》《昆仑行》《甘蔗林——青纱帐》三、1966——(对抗和思考)凋零期 《团泊洼的秋天》《秋歌》等心怀隐忧,深沉而悲慨。 《望星空》分析: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