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 论文摘要 ? “新世纪的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中等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新课程标准》写在《前言》中的话就对从事新课程教育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要求。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求长期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的语文老师,改变观念,走下讲台,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为自己定位,让自己由课堂的垄断者成为课堂的合作者。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师 角色定位 角色,原本是指戏剧或电影、电视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也用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现在已被用于社会学、心理学之中,成为一个专业术语,专指一个人根据社会的舆论。规范和习俗,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而所谓的“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所以在这里论及的是就是教师在教育及其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 ? 一、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中国,最早把“教育”二字提出来的是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古汉语词典中说“教”的含义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含义是“养于使作善也”。宋代教育家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无不说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活动,然而目前的的教育工作者却是只“授业”、不“传道”、不“解惑”,长期以来把教育单纯的理解为“教”。因而导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严重存在“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教书不育人”等等 传统教育中,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似乎很完美。古代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甚至把教师放在与“天地君亲”并列的地位。现代则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吐丝的春蚕”、“燃烧的红烛”,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语文老师要求更是非同一般。只要一听说是教语文的,必得出口成章,提笔成文。 从以上对老师的称呼和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教育给予了教师过高的地位和完美的要求,这些完全把教师置于主导地位,弃学生的生命个体于不顾,一味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天职。这种观点造成的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关系,其结果是学生把老师当作神一样来看待,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盲从的学习习惯,失去思考的能力。 (二)、应试教育下对语文教师角色的单一定位 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师围绕着升学考的指挥棒跳起了一个人的舞蹈。学校问语文教师要成绩,家长问语文教师要分数,不管你上课有多好,没有考出好成绩就不能证明你教得好。虽然家长也知道教师不过是普通的跟他们一样的人,可是他们不管,只要你的位置在讲台上,你就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的孩子获得考试技艺,拿到优秀分数。所以,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家长、学校希望语文教师这个角色相当于一个好的教练,作为语文教师你最重要的是研究升学考试题,获取升学考信息,学会从蛛丝马迹中感觉升学考走向,为孩子的考试传经送宝,而不需要你丰富的思想。 这样做的后果是语文教师们很少有独立行为,不敢大胆创新,缺少个性与能力,循规蹈矩,成为教书匠。于是许多语文教师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离开了教参不知开口讲什么。 我想,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师,如果说崇高,也只是讲的是教师“甘为人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应试教育下的老师,在激烈的竞争中,繁重的劳动中,压力之大是行外人士难以想像的。在这中状态下,教师的健康,心态很多都处在一种亚健康状态之中。再赶上考试期间,差生刷刷地都如雨后春笋一样,不停地望上冒。什么醇醇教导,循循善诱,都只是记忆中一道靓丽的风景而已。 这个时候,焦灼、烦躁、易怒成了教师最普遍的心态。而教师的师德规范又要求教师作到为人师表,对学生不能打,不能骂。教师能做的只有牺牲自己和学生的课余时间,呕心沥血地补课、补课、补课………而最终的结果却是:老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老师越补越觉得自己的劳动和心血都付诸东流,而学生也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大脑极度抑制,本来学会的东西也在头脑里浆糊一团。而这个时候,也是领导们最关注的时候,他们评价老师,主要的是学生的分数,和老师对学生的投入,而投入就是时间和精力上的付出。?应试教育把我们的老师培养了没有创新精神的知识灌输机,再把我们的学生培养得也没创新精神,只会被动的接受。因此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他们只会“灌输”、“填鸭”,我们的学生就只会死记硬背、只会考试,再加上社会、学校、家庭三座大山要向他们要分数。导致我们的老师只顾得上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