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力小学学校发展整体规划.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坝力小学学校发展整体规划坝力小学学校发展整体规划

坝力小学学校发展整体规划 2010-2015年 经过全校师生的努力不懈努力,2009年我校顺利通过了“两基”“国检”,使我校的“两基”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由于当时的标准比较低,由于受地域及经济条件的制约,我校在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学校管理、教育质量,特别是办学条件与其他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进一步巩固我校“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根据《贵州省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意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2011—2015年“两基”巩固提高规划。 一、社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坝力小学地处木咱镇南面,坐落于坝力村寨前公路旁,距木咱镇街上2.5公里,东邻木咱镇三合村,西毗木咱镇牛角山村,北与木咱村接壤,南与新加村接壤,当地主要居住有汉、布依、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0%,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坝力村、牛角山村、三合村、新加村的中心,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发展农副产品为主,有木咱镇的金银花基地,全村人均收入达3500元。 目前,我校共开设有7个教学班,有在职教师15人,有在校学生356人,都来自坝力村、牛角山村、新加村和德卧镇扁占村和海庄村,学校覆盖人口达三千余人。 二、“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就 (一)加大控辍保学力度,狠抓普及程度不放松。一是依法保学,以多种形式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新的《义务教育法》。让教育法律法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提高知晓率,增强家长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二是责任保学。学校和有关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校长包校,教师包学生的责任制,实行一日一报制,随时了解学生动态。三是质量保学,通过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关爱每一位学生,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几年来,我校服务区域中小学入学率得到明显提高,辍学率严格控制在指标范围内。 (二)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师德考核长效机制,推进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业务素质,执教能力,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三)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01年以来,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新建校门、值班室、旗台,重新装修教学楼(贴瓷砖、盖斜面瓦,刮瓷粉),新建了宣传栏、花池,硬化面积300平方米,种草皮300平方米,种树200余株,种花1000余株,使校园实现了绿化、硬化、净化、美化目标。添置了办公桌、电脑、数码相机,校园广播系统,图书、音体美器材也逐年增加,使我校办学条件上了一新的台阶。 (四)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通过通识培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端正办学思想,二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面向全体学生,不歧视、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教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加强校本教研,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和整理教育资源,四是认真执行中小学常规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三、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趋势 2009年坝力村适龄儿童数为 192人,初步估计到2015年适龄儿童和现在差不多。由于我校地理位置优越,我校的学生多数来自附近村寨(牛角山村、鲁贡村、新加村、德卧镇扁占村等),虽然坝力村也有适龄儿童在外就读,但外籍户口的学生远远大于在外就读学生,总体看来,如果继续加大动员入学及保学控辍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的学生到2015年应该比现在的学生数多。 四、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普及程度方面。由于就业压力、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等诸多因素,目前我校控辍保学任务任然十分艰巨,虽然辍学率都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但是少数学生还是很难稳定,常常被眼前打工获得的利益诱惑,和受民族风俗的影响,辍学情况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我校有70% 的学生来自牛角山村的大山、花棚子和新加村的枇杷组,这些地方居住的全是苗族,受当地民族风俗的影响,女孩一般在15、16岁就结婚的很多,由于条件艰苦,离学校又远,孩子的入学年龄都在8岁以上(有的甚至达11岁),所以这些地方的学生读到四年级以上就经常有辍学情况(有的外出打工、有的结婚),另外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超生情况普遍,有的甚至有5、6个孩子,由于怕罚款,户口册上只登记了2个,一直不给超生的孩子上户口,就算你到家里家长也不配合,无法统计适龄儿童。我校每年都有一、二十名学生上学时无法提供户口,但实际孩子已经很大了(7岁以上)。 2、办学条件。我校两基攻坚以来,我校的办学条件得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