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使用安全知识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氮气使用安全知识讲解

氮 气 使 用 安 全 知 识; 1、 氮气的性质; 2、 氮气的风险; 3、 打开人孔的风险; 4、 临时受限空间的风险; 5、 在含有氮气的管道上作业的风险; 6、 其它事故案例; 7、 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8、 氮气系统的操作管理; 9、 禁止使用氮气的地方; 10、制定紧急救援措施的内容; 11、防止窒息的安全措施。 ;1. 氮气的性质;2.氮气的风险;氧气 (%体积) ;当一个人进入缺氧的环境时,动脉血管中的氧会在5-7秒内降到很低。10-12秒后开始失去知觉,如果在2-4分钟内呼吸不到氧,就会心力衰竭,继而死亡。 将受到伤害且失去知觉的人员从氮气环境移到新鲜空气的环境并不能完全促其康复,病人还必须接受物理治疗,恢复脑部供氧。;3. 打开人孔的风险;;当在受限空间进行大气中氧含量测试时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下文图片是不良习惯的典型实例。;在一次事故中,一名分包商雇员(未戴呼吸设备或安全带)进入反应器顶部的隔离区,试图帮助进入受限空间的看护人员将里面的直梯拿出。结果很不幸,他被人孔周围的缺氧环境征服,人直接掉入反应釜内。没有维持呼吸所必需的氧气,任何人要活着走出反应釜都是不可能的!;容器将会缺氧; ;警告 围栏;;4.临时受限空间的风险;事故; ;。 ;事故; 容器底部周围的裙座必须看作是一个要求许可证的受限空间。;5.在含有氮气的管道上作业的风险;一名技术人员重新安装阀门和管节时不幸倒下,参见图示虚线。 ;1、2005年4月10日上午,厦门某树脂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生产事故,2名工人在清洗生产罐的过程中因氮气窒息而死亡,1名员工去救他们时也因氮气而窒息,但没有生命危险。 2、2005年9月5日,吉林某炼油厂联合芳烃车间200#重整单元停工检修,氮气置换合格后,单日10时30分左右,车间负责施工协调的副值班长来到现场,在得知FA-201罐内检测不合格,不能进罐作业的情况下,不顾现场工作人员的劝阻,也未配戴防护用具私自进罐,结果造成中毒窒息,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3、2006年2月20日,东北某石油管理局建设集团化建公司球罐分公司合成氨装置停车氮封,3名工作人员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相继进入存在高浓度氮气阻火器的水封罐内,氮气窒息死亡。;4、2008年2月23日,河南省濮阳市的某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在生产准备过程中进行设备清扫时,因未加盲板,且打开与检修罐的相连的阀门,造成开始1人窒息晕倒,因盲目施救使事故进一步扩大,最终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5、2009年12月6日,江西新余市的某钢铁有限公司某厂2#干熄焦电脑显示故障,巡检工会同当班的其他操作人员共5人前往现场处理故障。打开人孔盖后,在处理故障过程中,2人窒息,现场其他人员在施救过程中又有3人窒息,后速送医院救治,其中4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另1人脱离危险。据相关人士介绍,窒息事故是因为发生氮气泄漏所致。; 氮气窒息急救实例抢救体会: 1、吸入氮气后至就诊前20~35分钟的受害者尚有救治可能; 2、氮气窒息者均由缺氧引起,抢救的关键是争分夺秒地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巩固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 3、救离氮气环境后必须立即给予吸氧,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在工厂中可以用正压式供氧仪给氧)。;事故原因分析: 1、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经检查确认,不采取任何安全措施违章进入容器作业。 2、监护措施不落实,不准备防护器材,也没有急救措施,更没有建立可靠的联系方式。 3、监护人救人心切导致冒险蛮干,不采取任何措施就进容器救人,使事故进一步扩大。 4、进入有限空间之前,没有人员检查呼吸器具配戴是否合格,软管是否连接牢固,致使工作中软管脱落窒息死亡。 5、作业人员在危险环境中,因无知而擅自摘下呼吸器。;6、未执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规定,在没有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证的情况下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7、进装置的氮气管线未加盲板,氮气进入容器。 8、取样点不够全面,导致容器内气体含量分析有误。 9、安全管理上有漏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存在。 10、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有些作业人员不知道氮气的危害,不了解呼吸器具的使用方法。;7.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7.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7.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在受影响的区域设置警告系统, 通告和围护;推荐的容器内惰性气体安全标志;气体监测;8.氮气系统的操作管理;8.氮气系统的操作管理;9.禁止使用氮气用于以下目的;10.制定紧急救援措施;4、呼吸防护:紧急或进入未知气体浓度或氧气浓度??18% 的情况时需穿戴氧气呼吸器 应急抢险小组的成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如何进行相应情况下的抢救工作,以及必要的急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