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成为道德上合格的教师.doc

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成为道德上合格的教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成为道德上合格的教师

春秋末年,群雄并起,诸侯争霸。鲁国为了发展生产,增强国力,扩充兵源,颁布了一条保持和发展人口的法律。这条法律规定:凡是鲁国人在国外见同胞沦为奴隶,都要出钱把同胞赎回来;没有钱但有条件借钱,也要救赎同胞。赎者回国后可到国库领取国家补偿的赎金和配发的奖金。子贡在国外做生意发了财,并且赎回一个同胞。有人提醒子贡去领补偿金和奖金,却遭到子贡拒绝。孔子得知此事,非但没有表扬子贡,反而严肃地批评了他。孔子说:子贡啊,你做得不对。你接受国家的补偿金和奖金,不会破坏你的形象,也不会损害你行为的价值。相反,你拒领国家给你的补偿金和奖金,却使鲁国人再也不肯去救赎同胞了。这个故事出自《吕氐春秋·察微篇》,其后接着讲的是孔子另外一名学生的故事:某日,子路路过河畔,见有人落水,快被淹死。子路虽不善泳,却未见死不救。他勇敢地跳进河中,竭尽全力将落水者救上岸。被救者及其家人感激涕零,送给子路一头牛,以报答其救命之恩。子路欣然收下了这份厚谢。有好事者觉得,人家送的不是一只鸡,也不是一篮子鸡蛋,而是一头可以耕地和运输的牛。如此之重的谢礼,子路竟然收下了,真是过分!此人便将事情告知孔子。孔子听后,丝毫不反感。他欣慰地说:收到好,应该收!从今往后,鲁国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见义勇为,扶危济困了。 子贡响应国家号召救赎同胞,还为国分忧不要官府补偿赎金,这样的义举。子路勇救落水者,也是义举,但他接受了得救者的重谢,其道德境界似乎不如子贡。可是孔子却批评子路赎奴而让金,赞赏子路拯溺而受牛。孔子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对这两个人的品行进行评价的,而是以教育者或宣传者的身份,站在道德建设或道德教化的立场上,评论这两件事的。子路受牛看似不如子贡让金那么风格高,却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教化作用。这类行为切合民众普遍持有的朴素报应观,在满足民众“善有善报”的道德诉求的同时,淳化民风,使人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子路出于自身道德境界和经济条件的义举,令人敬佩,但不能加以宣传和推广。这种道德高标一旦推广,非但不能起到让民众效仿的积极作用,反而会给民众造成道德压力,连赎奴受金的事都不敢或不愿去做了。 子路受牛而劝德,子贡让金而止善,大量类似的经验教训表明,道德标准并非越高越有利于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包括师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着眼多数,不能把个人化的抉择作为普通化的道德要求加以提倡和推广。道德建设要区分层次,注重实效,从基础做起,引导人们在坚守道德底线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如果道德高标准会妨碍人们履行道德基准,甚至不利于人们坚守道德底线,那就应该摒弃这种道德高标。道德的发生和健康发展,其本意是为了维护人的合理利益。因此,道德建设要承认并尊重道德主体的合理利益,不能无条件地要求人放弃自身合理利益,否认个人合理利益的道德体系,本身是就缺德的制度,注定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我国有优良的师德传统,一如中华民族有优良的道德传统。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传统道德和传统师德已经不足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尤其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许多有识之士都意识到,在机遇、自由降临同时,我们的底线伦理亦直面挑战。甚至于不杀人、不说谎、不欺诈、不奸淫、不偷盗这样的底线道德,在市场经济下亟待都重申。正如伦理学家何怀宏在《底线伦理》中所强调的那样,“你可以做不到舍己为人,但你不能损人利己;你可以不是圣贤,但你应该认同道义和人道。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线必须坚守,那是人类最后屏障!”对于从教人员,我们有类似的期待和要求——你可以不热爱教育工作,但你应该敬业,至少不能玩忽职守;你可以不热爱学生,但你必须把个人的好恶排除在工作之外,关心、保护、尊重并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成长和进步负责,至少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侮辱或侵犯学生、歧视学生或不得有意剥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你也许攀升不到师德的最高境界,但师德的底线必须坚守,那是教育的最后屏障! 长期以来,我国的师德理想泛滥,规则贫乏,对教师的从教行为缺乏约束力,日趋严重的行风和师德问题引导民众广泛关注。师德高标,舆论高调,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妨碍师德基准的落实、师德底线的坚守。这种局面,在逐渐得到扭转,至少出现了转机。人们欣喜地看到,除了国家教育部重视师德建设,不断修订和颁布更切实际的师德规范。全国各地乃至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国家师德标准,制定出了更加切实本地本校实际的师德规范或师德规范实施细则。 ,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局1999年颁布 HYPERLINK http://10./hdsd/hngczsx/pjy01/pjy0104/Resource/pjy01040tz3.htm \t _blank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五要五不要”规定》,既强调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强调教师职业的道德规则,明确教师不可触犯的行为底线。无独有偶,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