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师未必出高徒4辩总结陈词.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严师未必出高徒4辩总结陈词

PAGE  PAGE 5 严师未必出高徒 一辩立论陈词 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先从两个角度分析一下“严师”    (1)“严师”本身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教师,他(她)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时时刻刻严格要求学生与自己。严师看不得学生的一丝纰漏,他们凡事要求完美,所以经常让大家返工,时间长了,肯定长生逆反情绪,造成事倍功半!   (2)从学生的角度看“严师”。提起“严师”不只是学生,我们大家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严师”是那种不苟言笑,成天绷着脸,让人望而生畏的老师。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回想一下,我们当学生的时候有几个人从心底里喜欢那些“严师”呢?   学生不喜欢老师,带来的最坏后果就是他不爱学这科。学生都不爱学了,怎么会变成“高徒”? 1.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往往严师会对徒弟的错误直接的指出,当时很少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哪位愿意听别人数落呀! 3.学生们在严师的手下,难免有压力,这样对身体不利! 4为了得到严师的认可,有些孩子弄虚作假,品质也会受到影响! 严师是好的,但高徒未必因此而出。因为即使你严师越严厉,多么认真教,可是一旦学生不学习,或不热衷于学习,教得再好也没用。作为受教育方,不仅要勤奋自律,也得有悟性。靠小鞭子抽着,成不了大器。 美国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白痴,我都能把他们培养成优等生。”就是说,想要把学生培养成“高徒”,也得看学生自身的素质。“白痴”的话,即使是大教育家也没有办法,“严师”可以办到吗?所以说“严师”也不一定出“高徒”呀! 1、教育有其自身规律,不是种庄稼,也不是打铁,手艺高的师傅就能出优质品。教育是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否成材,取决于他自己而不是取决于老师。所谓内因大于外因。相反,不是严师,一样可以有高徒,这怎么解释呢?这里还有一个自学的成分呢?   2、即使是手艺高超的师傅,遇到不好的材料也要犯愁。学生是人,老师也是人,所以既然是人,就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老毛说,人有左中右,常言道,人分几等,智力水平不同,才会有因材施教,但因材施教只是过程,结果是狠难说滴。所以严师也有可能出低徒,这是肯定的。从统计概率来说,任何生产线都可能产生5%的次品。何况教育乎。   3。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小爱说的吧?兴趣这个东西,好像跟严师没什么直接的联系,所以请正方千万不要把严师说成万能的神仙,连这个也包括进去了哦。 综上所述,我认为严师未必出高徒!严师往往要求徒弟严格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思维,如果能出高徒的话,那么这个高徒很可能永远只是一个“徒”! 孔子应该是一个严师,也是一个好的老师。这是大家公认的,可是孔子的弟子有三千,贤弟子,也就是高徒,才七十二人,这也就说明了,需要看学生的天赋,看学生的资质,并不是找到一个好老师就足够的,而且还需要自己长年累月的积累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因为人是有三六九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并不是人人都是天才,也不是人人获得一个严师就可以成为高徒,真的要是那样的话,还会有留级生和肄业生吗 1,严师会与学生间产生隔阂,沟通不便,如今注重的是学生与老师间民主平等,而严师却做不到这点,他们只会罚学生,不会理解体谅学生。所谓一切的事情是建立在沟通之上,慈师与严师相比之下更容易与学生沟通,学生有不懂的题目自然会问慈师,谁会愿意问一个整天罚人板着脸跟前世欠了他钱似的老师呢? 2,因为沟通,所以才会产生信任,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是为了他们好,并非害他们。没有人会去喜欢一个不会沟通,理解学生的老师,即使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他们着想,学生也不会喜欢他,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对自己凶的。 3,学生喜欢慈师,便会多问老师问题,有的问题可能是老师不能当场告诉学生听,但他们回去会思考,会去查阅资料,这对于老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的过程。在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老师也会进步,老师上课的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学生便可以知道更多知识,更容易有进一步的提升。然而严师却做不到跟学生沟通,没有了这么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他们的讲课质量不会有更大的提升,就算学生听他们的课,也未必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学来学去永远都是那样,不会有更大的提升。 “严师出高徒”这句话经过无数事实的证明,被不少学生家长和教育界同行奉为至理名言。可是近年来人们发现,以严出名的老师越来越不受欢迎,过去人们用感激眼光看的“严师”,现在有的被学生称为“大魔头”,有些家长也逼着老师当众道歉,甚至与老师对簿公堂。是“严师出高徒”不合时宜了吗?应该说“严师出高徒”步入了一些误区。   信奉“严师出高徒”的人们认为起关键作用的是“严师”,我们就从“严师”角度谈一谈。“严师”的“严”,可以从教师的形象和对学生的要求两方面来理解。在“严师”形象方面存在以下误区:   1.为保持“严师”形象,对学生整天板着脸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