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17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理学:17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Disease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概念:胃炎(gastritis)是胃粘膜常见的炎症性疾病. 类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㈠ 急性胃炎 病因:急性胃炎常有明确的病因 类型:急性刺激性胃炎;急性出血性胃炎;腐蚀性胃炎;急性感染性胃炎。;㈡ 慢性胃炎 病因: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主要有: 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②长期慢性刺激 ③自身免疫损伤 ④十二指肠液-胆汁返流对胃粘膜屏障破坏;⑴胃镜下:病变呈多灶性或弥漫性,粘膜充血、水肿、深红色,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有时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光镜下:特点是炎性病变仅限于粘膜浅层,固有腺体保持完整,粘膜浅层可有水肿、点状出血和上皮坏死脱落,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该型胃炎多数可治愈,少数可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B两型。A型较少见,与自身免疫有关,多伴有恶性贫血,病变主要在胃体和胃底;B型较常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病变主要在胃窦部。我国患者大多数属于B型, B型胃炎又称单纯性萎缩性胃炎。;⑴ 胃镜下:胃粘膜薄而平滑,皱壁变平或消失,表面呈 细颗粒状,与周 围粘膜界限明显, 粘膜由正常的橘 红色变为灰白色, 粘膜下小血管清 晰可见。;⑵ 光镜下: ①在粘膜全层内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常有淋巴滤泡形成。 ②胃固有腺体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 ③常出现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淋巴滤泡形成;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指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替代,出现吸收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 有杯状细胞和吸收上皮细胞者称为完全型化生,只有杯状细胞者为不完全型化生。不完全性大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胃的肠上皮化生;⑴ 胃酸减少及消化不良: 可能与壁细胞及主细胞减少或消失,从而导致盐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有关。 ⑵ 贫血: 多见A型,与维生素B12吸收障碍有关。 ⑶ 癌变: 可发生于部分B型胃炎。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癌变;又称巨大肥厚性胃炎,常发生于胃底或胃体。胃镜下:粘膜皱襞肥大增厚变宽→脑回状;镜下:腺体肥大增生,粘膜表面粘液分泌细胞数目增多,分泌增多。;肥厚性胃炎;图示胃粘膜呈脑回状,顶端常伴有糜烂;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是以胃、十二指肠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见20~50岁成年男性。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70%∶25% ;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称为复合性溃疡,约占5%。;胃粘膜防御屏障功能的破坏是形成溃疡的主要原因 1、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最主要的原因,分泌尿素酶、蛋白酶、磷酸脂酶破坏胃粘膜的防御屏障。O型血细胞易受攻击。 2、长期服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可直接刺激胃粘膜,还能抑制粘膜前列腺素的合成。 3、胃酸分泌增加 4、应激和心理因素;1、肉眼观 ㈠ 胃溃疡:好发于胃小弯近幽门处,以胃窦部最多见。溃疡通常为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2.5cm,边缘整齐,底部平坦,常深达肌 层、浆膜层。邻近 胃粘膜皱襞可因瘢 痕收缩呈现以溃疡 为中心的星芒状。;;㈡ 十二指肠溃疡: 形态与胃溃疡相似,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或后壁,偶见于球 部以下,称为球后 溃疡。溃疡表浅且 直径多在1cm。;2、镜下 溃疡底部由内至外分四层: ① 渗出层:最表层,中性粒细胞、纤维素。 ② 坏死层:坏死组织及大量炎细胞浸润 ③ 肉芽组织层: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④ 瘢痕层: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溃疡底部四层结构; 渗出层 主要为少量中性粒细胞、纤维素等;坏死层 HE染色下为红染颗粒状 。 ;肉芽组织层 由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瘢痕层 大量胶原纤维和少量纤维。;溃疡底部小动脉常有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一方面可防止溃疡底血管出血,另一方面又妨碍组织再生,所以慢性溃疡一般较难愈合;?????? 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变性、断裂→小球状增生 (创伤性神经纤维瘤)→ 疼痛;增殖性血管炎;经治疗后,大多数溃疡可愈合。 ① 愈合:肉芽组织增生 -- 机化 -- 瘢痕;② 出血: 1/3,最多见;小血管 → 潜血;大血管 → 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 ③ 穿孔: 5%,十二指肠易发生,前壁多见--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后壁溃疡如穿透较慢,与邻近器官粘连→穿透性溃疡→局限性腹膜炎?????? ④ 幽门梗阻:3%,瘢痕收缩 → 幽门狭窄→胃扩张、反复呕吐?????? ⑤ 癌变:胃溃疡约1%,十二指肠溃疡几乎不癌变;胃溃疡底小动脉破裂出血;胃溃疡慢性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上腹痛为主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