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文化意义.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8 卷第1 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8 No. 1 2005 年2 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2005 天人合一的文化意义 周建平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94 ) 摘 要: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观念之一,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本文 通过对这一观念的考察,区分出它的多重性含义,并指出天人合一观念产生的根源和他的文化意 义,阐述它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天人合一;伦理;文化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 (2005)01-33-0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具魅力的话题,是传统儒道思想的理论内核。它的产生,一方面是中 国传统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沉淀和凝聚 为中国人的深层文化的心理结构。 一 据郭沫若的考证,“天”字在殷商已有,但“天”并不代表至上神灵和“上天”之意。 卜卦中以帝或上帝来指称至上神,这样说来,天人合一的概念在殷商时代并未发育,最早应该始于西 周,西周时代开始的天的观念代替了殷人的上帝,西周人相信“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 怀”(《尚书·蔡仲之命》),保民即是敬天。这使我们有理由认为西周人对天的看法具有至上神的意味,而 且天之德在乎人之德(当然这个人极有可能是君王),这就表明天人之间已具有共通性。考虑到殷周易代之 际周人对殷商鬼神文化的反动,这种提倡德的这种做法有着明显的人文主义的倾向。天人之间通过对德的 认同建立了相通的桥梁。其实,箕子从殷亡的事变中已经吸取了教训,他告诫国君应该顾及臣民:“敛时五 福,用敷锡厥庶民,维时厥民于汝极,锡保汝极”。“凡厥庶民,极之敷言,是训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 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尚书·洪范》)周人正好借此余绪来解释“小邦周”何以代替“大国殷” 的。如此看来,周人之天较之殷人之天具有鲜明的道德伦理色彩。 对“郁郁乎文哉”的周文明称羡不已的孔子,其天人观念,虽芜杂不纯,但主要是承继西周以来的天人 观念,把天继续描述为伦理之天。孔子有时也把天描述为自然之天:“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 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有时是人格神:“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天之未丧斯文也” (《论语·子罕》),但孔子更强调人事的作用和“以德配天”:“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尧 曰》)巩固了天的道德伦理色彩。在《易传·文言》中,孔子认为元、亨、利、贞,既是天的德性也是人的 德性。并且认为君子就是施行这四种德行的人。“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 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 曰:元、亨、利、贞”。《周易·乾文言》又指出:“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出鬼没合其凶吉,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在这里,天基本上是作为伦理之天存在的, 同时也不乏人格神之天和自然之天的意蕴。如“鬼神出没”之说有人格化“天”的意味。“天”而“日月” 收稿日期:2004 -09-08 作者简介:周建平(1963- ),男,湖南衡阳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33— 和“四时”之说蕴含自然之天的意味。但就其主旨而言,大体上仍然偏重于人伦之天,这一观念的传统由 孟子继承下来“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性”、“天”之间的相通成为 人天之间的相通,天之性与人之心紧密联系起来。 到了西汉的董仲舒,天成了完全的人格神,是全能的道德化身。人天同类,可以相互感应,天按自己 的形象造人,并规定人的基本道德秩序,三纲五常等道德原则成了天意的体现。天成了善善恶恶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