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哲学第六课(公开课).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哲学第六课(公开课)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 《北京晨报》2010年9月30日报道,在北京双井街道双花园社区迎国庆低碳环保折纸作品展上,有社区居民用2000多张街头小广告三天时间折出一个作品——天坛祈年殿。 祈年殿高约40厘米,周围还有天鹅、二龙戏珠等同样用折纸拼成的工艺品,精妙的造型引来居民的赞叹。 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有: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如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 变革社会的实践:改革、革命、阶级斗争、制度建设等 科学实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 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教师讲课 ②学生听课 ③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④愚公移山 ⑤争论克隆人 ⑥农民种田 ⑦小行星撞击地球 ⑧美英日法德中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 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⑩建设青藏铁路 探究二 采访折纸人: (1)今天你用手来折纸,如果是让你做些复杂的手工,你还可能借用哪些工具?你如果不按照这个步骤折,会出现什么情况? (2)你为什么折这个,而不是折别的? (3)你这个折纸手艺是从哪得来的?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都是客观的。 实践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制约 (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3)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任何实践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 历史性:每一历史阶段的实践(内容、形式、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 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 ——古波斯.萨迪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 ——英.托·富勒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 ——德.费尔巴哈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折纸的历史 一些简单的折纸技术在中国和日本代代流传。1797年日本僧人义道一円出版的《秘传千羽鹤折形》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折纸书,记载了当时所知道的大量折纸图案。 探究三——折纸的历史1 日本被誉为“现代折纸之父”的吉泽章在1950年前后创作出了5万多种充满艺术魅力与创新精神的折纸作品,使世人意识到折纸有其技术上的复杂可能性。 问题:世人这个认识来源于什么?为什么不是来源于物质世界? 结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出真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探究四——折纸的历史2 中国攀枝花折纸艺术家的王应新的故事:儿时用纸折小船小鸟飞机——觉得折纸有意思——继续模仿折纸——注意到折纸是几个几何面拼成的图形——1992年养工伤时边折边思考——发现在传统折纸手法上加入一些新元素可以展现自己的折纸方法和表现手法——2000年将剪绘引入到折纸当中。 问题:王应新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结论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知道一些简单的折纸技术 ——意识到折纸有其技术上的复杂可能性 ——折纸作为一个数学问题被研究 探究五——折纸的历史3 日本折纸艺术家东秀明在大学攻读几何学期间,将“多样体”与“折纸”联系了起来。他想:“折纸能否使用长方形的纸呢?除了一般的线对称以外,能否折出点对称的图形来呢?还有,把折纸作品展开,折痕自然显示出直角三角形的排列,但是,其他种类的三角形排列,想来在折纸工艺中也应该是成立的。”经过反复试验,他制作了一个名为“螺旋”的折纸作品。 问题:东秀明是如何印证 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的 ? 结论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探究六——折纸的历史4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注意到“折纸可以作为一个数学问题来研究”之后,折纸数学大大发展,折纸技术被广泛用于各种生产领域。 电脑行业:美国科学家Robert Lang写出treemaker的电脑程序,计算折痕图样。 医疗行业:设计人造血管支架(支架被折叠足够小后放入血管,到达位置后展开成人造血管) 家具行业:制作折叠式或组装式桌椅 问题:从材料看,人们有意识地把折纸和数学联系起来研究,这有什么好处? 结论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思维延伸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认识没有地平线 地平线只能存在于停止前进的地方 而认识却永无止境 人类在追踪客观世界中 留下了自己的脚印 实践是认识的阶梯 科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