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之路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三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ppt

骄子之路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三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骄子之路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模块三现代文明下的东西方世界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课件要点

一、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活动 1.民主法制走向健全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2)民主制度的完善 ①1982年,中共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②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了上级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各地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的村民选举制度。 2.“一国两制”的理论、含义与实践 (1)理论: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2)含义: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3)香港、澳门的回归:1997年,根据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根据中葡联合声明,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海峡两岸关系 ①1979年以后,两岸关系趋向缓和,1992年两岸达成共同承认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②“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是阻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要的外交活动 (1)政策调整: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2)中美建交: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 (3)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①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 ②代表第三世界国家,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展开反恐外交。 (4)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①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②重视发展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③保持同欧盟的友好关系,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5)领导创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二、新时期经济建设成就 1.对内改革 2.对外开放 (1)过程 ①20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全面与世界接轨。 (2)成果: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4)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4.邓小平理论 三、科技文化、社会生活 1.科学技术 (1)载人航天:“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信息技术:自1983年起,我国“银河”系列电子计算机研究取得突破。 (3)生物技术:积极参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文学艺术 (1)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提出“二为”方向。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逐步走向世界。 3.教育事业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四、社会生活变迁 1.物质生活:1987年,我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交通事业 (1)铁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西藏和西部经济发展。 (2)航空: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通讯事业:2003年末,中国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4.大众传媒: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和娱乐方式。 五、总结提升 1.建国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①原因:照搬苏联模式;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 ②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③结果: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工业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其严重的弊端使经济发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