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工程概论》7-05.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火或扑救注意事项 纯有机氧化物在装运时必须张贴自燃标志 必须单独存放在温度较低的仓库中,并应用良好的通风设施 可用二氧化碳、泡沫或水雾扑灭 过氧化乙酰 白色晶体,密度1.2,熔点30℃,沸点63℃,可溶于苯二甲酸二甲酯中,常以25%~30%的溶液出售。 危险特性:纯过氧化乙酰对热、撞击、震动和任何外部能量的输入都十分敏感,有引起爆炸的可能性。 扑救措施: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只能用干粉和 二氧化碳扑灭。 第二节 危险品危险特性 第一章 建筑耐火与防爆设计 第二章 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防火 第三章 安全疏散及防排烟 第四章 建筑装修防火 第五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第六章 消防供电及电气防火 第七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防火 第八章 常见工业与民用场所防火 第一节 危险品概述 第二节 危险品危险特性 第三节 危险品储存防火 第四节 工业火灾爆炸类型 第七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防火 一、爆炸品 三、气体 二、易燃液体 四、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和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五、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六、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七、放射性物质 八、腐蚀性物质 九、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氧化性物质 有机过氧化物 本身不一定可燃,但通常因放出氧或起氧化 反应可能引起或促进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1、无机氧化性物质 2、有机氧化性物质 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和N、Cl、Mn的高价盐(NO3_、ClO4_ 、ClO3 _ 、MnO4_ ) 硝酸脲、硝酸胍 硝酸胍  分子式:CH5N3·HNO3 物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米白色颗粒或片状结晶,有氧化性,有毒。在高温下易分解并爆炸。溶于水、甲醇、乙醇。不溶于丙酮、苯、乙醚。 用途:本品为有机合成原料及炸药原料。 包装及储存:本品包装为塑料编织袋内衬塑料袋,每袋净重25kg 或40kg。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防止光射,远离热源和火种,不得与易燃易爆品混放,严禁撞击。 2012年2月28日上午9时4分左右,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内的河北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克尔公司)生产硝酸胍的一车间发生重大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46人受伤。这起事故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危险化学品领域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事故。 河北克尔公司一车间共有8个反应釜。原设计用硝酸铵和尿素为原料,生产工艺是硝酸铵和尿素在反应釜内混合加热熔融,在常压、175-220℃条件下,经8-10小时的反应,间歇生产硝酸胍,原料熔解热由反应釜外夹套内的导热油提供。实际生产过程中,将尿素改用双氰胺为原料并提高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缩短至5-6小时。 2月28日上午8时40分左右,1号反应釜底部放料阀(用导热油伴热)处导热油泄漏着火;9时4分,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并被夷为平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周边设备、管道严重损坏,厂区遭到严重破坏,周边2公里范围内部分居民房屋玻璃被震碎。 导热油具有抗热裂化和化学氧化的性能,传热效率好,散热快,热稳定性很好。导热油作为工业油传热介质具有以下特点:在几乎常压的条件下,可以获得很高的操作温度。 一是装置本质安全水平低、工厂布局不合理。装置自动化程度低,反应温度缺乏有效、快捷的控制手段;加料、出料、冷却等作业均需人工操作,现场操作人员多。一车间与二车间厂房均采用框架砖混结构,同向相距约25米布置,且中间建有硫酸储罐。一车间爆炸后波及到二车间,造成厂房损毁和重大人员伤亡。 二是企业安全管理不严格,变更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河北克尔公司在没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况下,擅自改变生产原料、改造导热油系统,将导热油最高控制温度从210℃提高到255℃。 三是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低。包括车间主任在内的绝大部分员工为初中文化水平,对化工生产的特点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处理异常情况能力低,不能适应化工安全生产的需要。 四是厂区内边生产,边建设。事故企业边生产,边施工建设,厂区作业单位多、人员多,加剧了事故的伤亡程度。 五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 二、有机过氧化物 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 可能发生爆炸性分解 迅速燃烧 对碰撞或摩擦敏感 与其他物质起危险反应 损害眼睛 —O—O— (一)危

文档评论(0)

zz9999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