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标准——忠实.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翻译的标准——忠实 2009级7班 小组成员:夏玉叶 王翠霞 张 焕 龚晓静 姚永雪 杨晓丹 翻译理论的发展 西方第一个系统阐述翻译理论的是法国学者多莱。 18 世纪末, 泰特勒在论翻译的原作中也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 进入20世纪, 费道罗夫和温特在给翻译定义的时候就加上了: 忠实、全面、等值等要求。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忠实、通顺”。 忠实,从语义学层面上讲,要求译者把原作的内容和意思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能有任何的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增益。从文体学层面上讲,要求译者保持原作的语言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不能有任何的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 通顺,从内容上讲,要求通俗易懂,语言明白晓畅而非晦涩,诘屈聱牙。从形式上讲,要求文理通畅,结构安排恰当,逻辑清晰。 对忠实原则的分析 在古今中外的翻译活动中,“忠实性”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法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爱德蒙·加里说过,翻译的“忠实性”问题像一条主线贯穿了数千年的翻译历史,有关翻译的种种争论都是因“忠实性”而起的。 当今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就曾经说过,翻译的实质在于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 在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著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翻译理论家或者翻译家,无论中西,都遵循着“忠实性”的原则。因此,忠实性原则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翻译中“忠实”原则的体现 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 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译文:The moon is bright, the star is scattered./The crows fly south… (直译)   The stars are dimmed by the brightness of the moon,/southward fly a flock ravens. (意译) 功能的忠实性   功能的忠实性就是要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关键要在功能上忠实于原文,即原文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译作也尽量具有这种功能。 文体的忠实性   不同文体对于忠实性的要求其含义是不同的。如在科技翻译中,忠实性是指译文完全准确再现原文的意思,而在文学翻译中,忠实性是指译文除了要准确再现原文的意思还要再现原文的风格(包括修辞、选词、造句、韵律等)。 不能一味求忠 翻译过程中必须非常忠实,追求精确,同时忠也一定要有尺度,不能一味求忠造成硬译、死译。如英语中once in a blue moon,在汉语中就不能译为“一个蓝色月亮里的一次”,而是“千载难逢” 对“忠实性”原则的总结 所谓的忠实,首先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一般情况下,译者应把原作的思想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无端加以篡改、歪曲、遗漏或增减。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我们这里所说的风格,包括原作的名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以及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 * * * * 理解原著内容 通晓原语和译语 避免逐字对译 采用通俗形式 讲求整体效应 译作应完整的再现原作内容; 译作风格与原作相同; 译作应如原作一样自然流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