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2012复习教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训俭示康2012复习教学

训俭示康 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 训: 训诫,教育。 俭: 节俭。 示:给……看。 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 “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 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 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 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第三段:引述、赞扬古人崇尚节俭的言行。 第四段:援引御孙语,从道理上阐明俭、侈的不同结果。 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上段。 总结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引证:援引御孙的话,从道理上阐明俭、侈产生截然不同结果的必然性。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举正考父、季文子、管仲、公叔文子、何曾、石崇、寇莱公等人的事例,具体而突出阐述了“俭”和“侈”的结果截然不同。 1、举例繁富而不显累赘 ; 2、正反对比而角度不一; 3、现身说法感情真挚; 4、语言朴实不矫情造作。 本文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 1、范围上,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 2、论证上,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说明居高位大贤之深谋远虑,最后七例是说明以俭立名、以侈败家的后果问题; 3、事迹上,李文靖为居室问题,鲁参政为饮食问题,张文节则是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各有侧重,其余同类事迹莫不如此; 4、叙述上,有详有略,有言有行还有言行并举。 故而繁而不赘,博而不杂,令人读来津津有味。 屐,ㄐㄧ,木板鞋 * * ——司马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意思是说,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的生活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无法确立远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解 题 作家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3)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战国时期),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五代时期),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全书共294四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于各种正史、野史、传状、文集等200余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 宋神宗为这部史书命名为“资治通鉴”,取意“有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 。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关于《资治通鉴》 第一段:提出中心——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引出对近岁奢靡之风的批判。 文章开头一段提出论点,为什么不单刀直入,而是从自己的几件事例写起?这一段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开头讲述自己的身世经历中的几件事,突出了自己的“以俭素为美”、不喜奢靡的特点,再摆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写就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使晚辈读来感到亲切,容易接受。同时,也与当时“众人皆以奢靡为荣”的习俗形成鲜明对比,使论点更加突出。 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为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俭素为美”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 第二段:将先公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