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ppt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课件要点

(2010·广东东莞) 22.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 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 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D (2010·湖北襄樊) 16.下列不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物是( ) A.邱少云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A (2010·山东威海) 16.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2010·江苏无锡) 11.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遭到建国 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D (2010·湖北十堰) 25.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面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符合的是( ) A.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抗洪英雄 C.两弹元勋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B (2010·宁夏) 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①艰苦创业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④国际主义人道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A 列举题 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5分) (1)维护主权,收复新疆—— (2)从军卫国,黄海捐躯—— (3)抗美援朝,身堵枪眼—— (4)艰苦创业,“铁人”美誉—— [2007年吉林中考] 第11题 [参考答案] (1)左宗棠等(1分)(2)邓世昌等(1分)(3)黄继光(1分)(4)王进喜(1分) 2011·山东聊城) 34.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请回答: (1)将两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背景填在表格中。(6分) 时间 地点 背景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2)简述中共七大、中共八大各自的历史贡献。(5分) 34.(1) 时间 地点 背景 中共七大 1945年4月 延安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中共八大 1956年 北京 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2)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严重发展 时间: 1966-1976 指挥部: 中央文革小组 过程 开始: 全面夺权: 迫害老干部: 正义的抗争: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结束: 中共中央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通知 “一月风暴”1967年 刘少奇,最大的冤案 “二月逆流”1967年 九.一三事件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性质: 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 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损失与挫折的内乱。 13(2011年湖南衡阳市).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D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参考答案] C[09苏州中考]第10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B.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1966—1976年的文化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