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做法.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做法

结合文本开展主题拓展阅读做法   关于读书,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是大量阅读。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让学生真正有效地进行大量阅读却很不容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是145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如果只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泛泛而读,很难想象学生会感兴趣地主动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笔者认为,通过课内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结合文本进行主题拓展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主题拓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结合文本推进主题拓展阅读呢? 一、主题拓展阅读的内涵 主题原指文章的主旨、立意、中心思想等,后来被引申为题材概念,特指社会生活或社会现象的某一个方面,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主题拓展阅读由后一个引申意产生,即围绕课文的某一方面或教材中某个单元的一个方面进行拓展延伸阅读,也叫做专题阅读 主题拓展阅读犹如一条线,将散落在书海里的文章按照不同的主题、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家串联起来,突破了语文学习仅限于阅读教材文本的局限,打通了课内外语文教学的“壁垒”,实现了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的目标,完成了从“例文―主题―专题―文化成果”的逐次提升 例如,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讲的是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情。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铁路”这个主题,拓展阅读与“铁路”有关的一系列文章,如《建好又拆掉的铁路》《驴拉的火车》《中南海中的人力火车》《青藏铁路》《中国的磁悬浮铁路》《世界最快的武广高速铁路》等,使学生对“铁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就是主题拓展阅读,是由一篇课文产生的主题阅读 二、结合文本进行主题拓展阅读的做法 (一)从课题入手开展主题拓展阅读 有的课文题目包含了丰富的阅读元素,在布置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题目入手,围绕题目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相关知识或写作背景。以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一课为例,教师在上课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鹅的故事,然后通过互联网、阅读课外书等途径了解与“鹅”有关的知识或故事。课中,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便能够说出很多关于“鹅”的知识或典故,如古罗马的鹅帮助士兵打败敌军的故事,英国人让鹅看管储酒仓库的故事,我国古代文人咏鹅、画鹅的故事,书法家王羲之爱鹅的故事等。此外,学生还介绍了鹅的寿命、习性等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已经对“鹅”有了相当的了解 (二)抓住矛盾点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有的课文存在很多看似前后矛盾的地方,这些前后“矛盾”的点恰恰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究的地方。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矛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适时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人教版五年?下册《草船借箭》是一篇古典文学作品,编者将该文选入教材,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但希望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而生发出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却不容易。笔者在执教《草船借箭》一课时,抓住课文中的几个“矛盾点”:1.鲁肃是谁的人?诸葛亮明明知道鲁肃是周瑜的人,为什么还敢把准备草船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2.鲁肃在草船借箭这件事中帮了谁?他为什么不帮周瑜对付诸葛亮反而帮助诸葛亮?这几个“矛盾点”会在学生心里形成一个“结”,并且迫切希望解开这个“结”。然而,要解决这几个“矛盾点”仅仅依靠阅读《草船借箭》一篇课文是无法做到的。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拓展阅读,对学生说:“事实上,鲁肃在周瑜屡次陷害诸葛亮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帮助诸葛亮渡过难关,想知道鲁肃为什么帮助诸葛亮,诸葛亮又为什么会信任鲁肃,我们可以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学生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便会带着疑问拓展阅读,最终弄清楚原因:鲁肃之所以屡次帮助诸葛亮,是因为他就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创始人,目的是顾全大局,加强团结,共同抗击强大的敌人――曹操 教学“雾中借箭”这一内容时,笔者提问学生:“当诸葛亮下令让20只小船靠近曹操水寨擂鼓呐喊时,如果曹操出兵迎击会怎么样?诸葛亮一生谨慎,从不冒险,此时为什么敢冒如此大的风险去借箭?他知道曹操一定不敢出来吗?”显然,这几个“矛盾点”在课文中是找不出答案的,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阅读《三国演义》。于是,笔者趁机将主题拓展阅读书目《三国演义》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研读古典文学的兴趣,使学生明白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知天知地知人心的智慧都是平时留心观察思考的结果,同时让学生掌握用前后联系的方法阅读文学名著的技巧 (三)从人物命运入手进行主题拓展阅读 在一部影视剧里,观众最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因此,善于制造悬念的导演都会在每一集连续剧的结尾吊足观众的胃口,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