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历史复习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VIP

江苏高考历史复习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统一中国 (一)条件 1、国家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趋势 2、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坚实基础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招贤纳士、远交近攻) (二)过程 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 (三)意义 1、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混战局面 2、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3、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巩固统一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中央: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实行郡县制 2、军事上:南平百越,北击匈奴 3、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4、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5、交通上:统一车轨,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修驰道、直道、灵渠) 三、如何评价秦始皇? ★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1、历史情境法: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 2、史论结合法: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评价历史人物:看他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3、一分为二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4、阶级分析法:看历史人物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一)功: 1、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结束国家长期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安定初步奠定中国疆域的基础,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 2、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和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巩固国家统一 (二)过: 暴政(法酷、税重、役多、焚书坑儒)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秦朝迅速灭亡,被秦末农民战争推翻 (三)总: 功大于过。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封建社会初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知识准备:唐朝建立 1、背景:农民战争推翻隋朝统治 2、时间:618年 3、建立:李渊(唐高祖) 4、都城:长安 5、统一:624年,唐朝统一全国(李世民功劳最大) 一、贞观之治(627—649) (一)概念:唐太宗统治时期(627——649),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二)原因: 1、主观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 (2)唐太宗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 2、客观原因: (1)隋朝繁荣为唐朝奠定基础 (2)人民的辛勤劳动 (三)措施: 1、政治:①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 ②任贤、纳谏 ③完善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分工负责,行政效率提高) ④制定唐律,慎用刑法 2、经济:①以民为本,休养生息 ②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3、民族:实行开明平等的政策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①武力征服、战而后和(如:唐初突厥) 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③设置机构——羁糜府州(东突厥)、安西都护府(西突厥) ④和亲(如:文成公主入藏) 4、对外:开放通商、兼收并蓄 5、文化:发展科举,文德治国 二、评价唐太宗 1、功: ①“贞观之治”为大唐盛世奠基 ②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其治国理念为统治者提供经验 ④是封建社会中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对推动封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2、不足: ①晚年骄奢,纳谏减少,损耗民力。 ②贞观之治的实质:只是对封建生产关系作局部调整,未改变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的本质。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仍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3课 清朝康熙帝 一、功: (一)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1、平定三藩 扫除地方割据,加强对南疆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2、三征噶尔丹 打击分裂势力加强对西北管辖 3、收复台湾 加强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台湾开发,巩固东南海防 4、管理西藏 尊重宗教,册封班禅,加强对西藏管理 5、抗击沙俄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平等谈判维护了国家主权 (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1、政治统一,制度完备; 2、减轻赋税,治河重农,厉行节俭,发展经济; 3、崇尚儒学,发展文化。 二、过: 1、大兴文字狱,强化君主专制; 2、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为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受列强侵略埋下隐患。 四.评价康熙帝 1、功绩: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内:平三藩、收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对西藏管理;对外:抗击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2、局限: 对内加强专制(兴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未能紧跟世界先进潮流,为后来中国近代落后受西方侵略埋下隐患。 总之,康熙在位61年(1661—1722)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开创的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文档评论(0)

tzcu2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