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石宕特色景观开发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地区石宕特色景观开发研究.doc

浙江地区石宕特色景观开发研究   摘要:传统采石宕遗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技术水平、价值观念和民风民俗等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累。针对浙江地区石宕遗迹景观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借鉴西方国家和我国的废弃地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的实践,整理和重塑历史遗迹的空间结构和景观布局,探讨了石宕特有的景观资源,以展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石宕;采石文化;景观开发   收稿日期:2011-06-24   作者简介:李辰(1984―),女,浙江温岭人,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176-04   1引言   石宕即古代采石场,是人类持续采石活动对土地、山体进行剧烈改造下的一种特殊区域。我国各地有不少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浙江地区尤为常见。这些古采石场大多是古代人工采石凿刻所形成的,通常以简单生产需求出发,并未经过事先的景观性规划和设计,虽然造成地表景观的改变,区域生态稳定性的破坏,但也留下许多鬼斧神工的山石、矿洞。由于一些盲目性、低层次、粗放型的开发只从经济利益或短期利益出发,设计平庸乏味,更有甚者充斥低俗、迷信色彩,非但没有很好地展现石宕的独特景观魅力与历史沉淀,反而使之成为普通的山、岩、庙、堂景观,造成景观资源和文化的极大浪费。因而需要针对浙江地区石宕景观开发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如何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保持或重建场地的文化特征,整理和重塑历史遗迹的空间结构和景观布局,使历史遗迹在新旧融合中得到再生,成为别具特色的新景观。   2浙江地区采石历史简述   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省内石材资源极为丰富,采石历史悠久,分布在各地的古代采石宕遗址星罗棋布,目前遗留下来的废弃采石场共有8 000余处,尚在开采的采石场有5 000余座。浙西北区盛产以砂岩、灰岩和白云岩为原料的石材,浙东南区所产石材以花岗石类和火山岩为主,而板石类岩石资源则主要分布于浙北和浙西南地区。   这些采石场大多始凿于隋唐以后,开采类型以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类型都较为常见。露天开采是从地面开掘露天沟道,并开创出开采工作面,把块石荒料从工作面开采出来,绍兴柯岩、羊石山是此类采石的主要代表。地下开采主要以横向洞穴式、竖井式采石并举,一般在山体悬崖,或是在山体一侧凿成悬崖断面后再横向水平式向内凿进或向地下开采,而后开凿成洞中有洞,相互连通的洞窟。温岭长屿硐天、缙云仙岩、鄞县光溪宕等是此类开采的典型代表。从浙江各地的采石场来看,露天采石场出现时间较早,横穴式地下采石场始凿时间虽然较晚,但是较为盛行。   这些石材主要用于建造城池、桥梁、海塘、堰闸、道路、民居、生活器物等。千年的采石、用石使石头作为一种文化元素深深地渗透到浙江石乡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中石材产品众多,成为富含历史文化韵味的人工景观。   3浙江地区石宕遗迹资源   3.1景观资源   传统采石留下的各种残山剩水是石宕景区的重要室外景观主体。露天采石留下大片裸露山石、峭壁,有的在经年雨水冲刷下形成斑驳“壁画”,有的在采石过程中经匠人巧妙安排危崖独立,形成如柯岩“云骨”之类的绝壁奇景。地下开采掏空山腹,往往形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相互连通的石硐群,以及“悬桥”、“悬井”等奇特景观,是石宕景区的主要室内空间。石宕外围的河道水系作为历史上石材运输的主要通道连结着石宕与周边山体、村镇,采石所遗留的各种露天、半露天或地下矿坑由于雨水和地下水汇积,也形成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水潭、湖泊、溪流、瀑布以及地下河道。这些作为采石工作的第一现场,是采石工业的直接见证,记录着采石历史。   3.2文化资源   3.2.1采石历史   历代形成的石宕记录了浙江采石业的发展历程与采石技术,反应了当地社会历史和经济的发展。石宕中的物质遗存不仅再现了传统采石技术和石材、石雕生产的场景,同时为后人提供了古人居住、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社会历史信息。废弃石宕还承载着浙江的采石文明和石文化,标示着浙江采石技术发展的历程,见证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印证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变化。   3.2.2采石工艺   浙江各地采石工艺历代传承,手工打楔法等传统采石技术保留完整,并结合各时期采石工具和材料的更新而不断地完善。不少石宕遗址中就完整地保留了各采石阶段的工作现场和工具,当地的采石匠人们更是采石历史的活记录。   产石区往往也是石作业兴盛区,尤其是在采石区周边村落,房屋建筑更有着浓郁的石乡特色,如历史悠久的摩崖石刻、造型各异的石亭、栩栩如生的石雕像、独具特色的石板房屋、以及花样繁复的石雕门窗等。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