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教学误区 提高学习效率.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出教学误区 提高学习效率

走出教学误区 提高学习效率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春风扑面,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对我们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明确的目的要求。那么,如何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我认为首先必须走出课堂教学的误区,更新观念,转变行为,提高学习效率 一、从现实生活入手,精心选择学习内容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特别是那些老教师们,已经习惯于“就本论本,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敢也不愿“越雷池一步”。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有的甚至到了连书中例题都不敢改动一个数字的地步。于是我们便痛心地看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或厌恶数学,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数学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我们的数学课程总是由复习旧知到引出新知,这些新知又往往是书本上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运算公式以及那些事先编排好了的应用题等等,这样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干瘪、抽象、生涩,教学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因此,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是否因为我们的问题,才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事实上,孩子是最富于想象力的,他们的思维世界千奇百怪、异彩纷呈。他们往往对身边发生的事更感兴趣。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保有童真,善于从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寻找那些现实的、有趣的、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素材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数学学习体系;用不同方式呈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还原生活数学的本色,回归较原始的生活状态,用于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他们在学习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就不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继承与创新并举,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的方式,同时也要求学生改变“学”的方式。我们知道,任何改革都必然伴随着对原有理论的批判,于是在有些老师的理念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把过去的模仿记忆方式和接受式学习都必须统统抛弃,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场景:学生为一个不必讨论的问题而去讨论,学生自主探究时茫然不知所措等等。这样就导致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从一端滑向了另一端 事实上,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是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大致分为模仿记忆、合作交流、实践活动等几种。不论采用哪种学习方式,都应该最终整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特别是针对我们大班额的现状,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如果让他们长期按照一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势必会导致其产生厌烦、倦怠的心理情绪,进而可能会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只有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行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提高。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只为追求某种流行的学习方式,把原来有效的学习方式完全摒弃。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来选择切实有效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用自己较习惯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同时,也能运用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从而慢慢积累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丰富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样长期的坚持下去,学生的数学素养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三、倡导做数学让学生亲历再发现的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将现成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传授给学生,很少让学生探究一下公式、法则、概念的形成过程。因此,往往会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全脑的开发和利用,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些数学学习内容(比如圆的面积等),我们可以尝试将“已完成的数学”变成“未完成的数学”。为学生提供“再发现”机会,让学生体验“再创造”的快乐;充分挖掘学习素材的“再创造”空间,再现知识的本质特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体验探索科学奥秘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的数学知识看似简单,实则奥秘无限。因此,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当善于帮助学生搜集,寻找和利用恰当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于“无疑中生疑”。深入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分析、解释、例证的“再发现”活动。我们再也不能在数学教育中为学生戴上各种各样的枷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为学生开创一片健康成长的天空 参考文献: [1]?S向阳.学校春秋:一位小学校长的笔记[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1):233-293. [2]耿涓涓.教育信念:一位初中女教师的叙事探究[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2(1):181-232. 编辑 段丽君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