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W-25实验室风险评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_1.0.doc

WSW-25实验室风险评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_1.0.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SW-25实验室风险评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_1.0

编写者: 审核者: 批准人: 生效日期:2013-12-12 文件发放范围:微生物室 文件年度审核 审核者: 审核者: 审核者: 审核者: 日期: 日期: 日期: 日期: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1 目的 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确定实验室防护等级,建立生物安全防护机制,配备适当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 2 适用范围 实验室所有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以及所有与病原微生物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岗位和人员。 3 职责 医院主管部门统筹安排,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实施。危害性评估始于实验室设计建造之前,实施于实验活动之中,在使用之后还需进行定期的阶段性再评估。当发生实验室意外,或新发传染病,或严重疫情时,应特别注意要安排此项工作。 4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内容 4.1 生物因子危害评估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概念:可能引起感染、过敏或中毒的所有微小生物体,包括基因修饰的、细胞培养的和寄生于人体的。 (1)危害评估内容包括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如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关系、致病性、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制定评估报告:各种因素的风险发生概率程度、针对这些风险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风险发生后的补救方法。 5 实验室风险控制措施 5.1规范操作程序。 5.1.1 各类医疗废物、垃圾必须分类放置,及时消毒后,再由卫生清洁人员取走。特别注意对损伤性医疗废物的及时处理。严格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 5.1.2 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工作,要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 5.1.3 超净台内操作尽量防止各种液体飞溅,必需避免手或皮肤直接接触,若有意外污染应及时消毒、冲洗并擦干飞溅出的液体。 5.1.4 在离心机停止转动前时,不要打开顶盖,以减少气溶胶的产生。更不要用手去使离心机减速,避免机械损伤的发生。 5.1.5 要严格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5.2 避免锐器损伤。 5.2.1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使用,感染性的各种针管、吸管、吸头、试管、玻片等用后及时放在专用锐器盒内。 5.2.2 锐器损伤后立即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水清洗伤口,2%碘伏消毒后纱布包扎,可套橡皮指套(或橡皮手套),下班前洗手再重新消毒包扎,并准确记录上报,确认损伤器械是否来自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以使受伤者及时得到监测和治疗。 5.3 重视手部清洁。 5.3.1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前、后用洗手液认真洗手。 5.3.2 在进行无菌操作或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时必须戴一次性无菌医用乳胶手套。 5.4 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主动地从多方面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知道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医院应高度重视,定期加强教育,让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意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习惯。 5.5 严格执行实验室维护程序。 包括层流通风的使用;每天实验室地面的清洁;每周墙面棚顶的清洁;每月的空气培养检查以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5.6 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保卫制度,防备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等自然灾害。 6 工作中发生意外的应对方法。 6.1 若黏膜接触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反复冲洗干净; 6.2 皮肤意外接触到血液等污染物,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 6.3 若被血液污染的针头或仪器等锐器刺伤,对伤口进行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和流水清洗伤口,用70%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带手套等,发生意外伤害暴露后要立即进行伤口局部处理,并立即报告预防保健部门。依据样品HBV、HCV、HIV和梅毒检测结果尽快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4 相关文件 无 5相关表格 序号 病原菌名称 危害程度分类 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 致病性 传播 途径 稳定性 感染 数量 病原微生物的宿主 暴露后的潜在后果 是否可以预防和治疗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大肠埃希菌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呼吸、血液、泌尿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 10的8次方 人 腹泻,肠外化脓性炎症,败血症,脑膜炎。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喹诺酮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2 沙门菌属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粪口 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 少量 人 伤寒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3 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第三类 二 致病菌 粪口 环境 中稳定存在较长时间 少量 人 肠道感染。 可以预防和治疗 预防:疫苗。治疗: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头孢类等抗生素。 4 鼠伤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