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波与剪切波速测试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纵波与剪切波速测试 1、弹性波简介 1.定义: 弹性波——当静力平衡状态下的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形变和应力,以波的形式按有限的速度传播,这种波动就称之为弹性波。弹性介质在外力或扰动的作用下会发生体积和形状的变化(称为形变),产生所谓应变。应变可分为纵向(或胀缩)应变和横向(或剪切)应变。这些应变用弹性常数来表示。当一扰动作用于均匀各向同性完全弹性介质时,在弹性介质内有胀缩应变的纵向位移形式向前传播的纵波存在,同时也有以剪切横向位移形式向前传播的横波存在。 2.波的种类:体波、面波 (1)体波:在介质体内传播 纵波:P波、压缩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S波、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Sv、SH (2)面波:在介质分界面传播 瑞利波(R波):在介质表面传播,其轨迹是逆时针旋转的椭圆; 勒夫波(L波):在介质分界面传播 1、弹性波简介 典型面波记录 3、工程勘察中常用公式: ⑴用弹性参数表示: ⑵ Vp、Vs、VR之间的关系 ⑶用波速计算弹性参数公式 ⑷Excel表格中的公式 表格中直接用纵横波来单独推算动泊松比、动剪模量,而动弹模量是用动泊松比和动剪模量来推算的。因此在考虑岩土密度ρ时,动剪模量需要作相应变化,而动弹模量不需要变化。 一、弹性波简介 4.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 ⑴岩土工程勘察分级的方法(工程规模和特征、场地复杂程度、地基复杂程度)。 ⑵岩石的分类 4、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 ⑶土的分类: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a.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碎石土。 b.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应定名为砂土。 c.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d.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黏性土。黏性土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黏土和黏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黏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黏土。 二、规范及相关要求 1、单孔法(分检层法和一发双收) A 检层法 通常用地震仪加三分量检波器的方式。是在一个钻孔中分土层进行检测,故又称检层法,因为只需一个钻孔,方法简便,在实测中用得较多,但精度低于跨孔法。 a)公式推导 定义坐标系原点为钻孔口,z轴沿钻孔向下为正,x轴向右为正。设测点深度为hi,激震点距钻孔口距离为dx。 a)公式推导 正演公式 对于第1个测试点h1,设深度h1以上土层的剪切波速度为vs1,剪切波射线长度为L1,它与钻孔轴线的夹角为θ1。 根据三角关系,射线长度L1为 则剪切波到达测点h1的走时t1为 a)公式推导 a)公式推导 反演公式可由正演公式变形得到: 式中,vsi和vsj分别为第i和第j个测点深度处的剪切波速(m/s); hi和hj分别为第i和第j个测点的深度(m); ti为第i个测点深度的到时(s); 为第i个测点到激发点的连线与钻孔轴向的夹角(o),可反算。 使用上式时,沿钻孔从上到下顺序计算。 1、单孔法 B 一发双收 一发双收的原理及波速计算如图 1、单孔法孔内测点布置原则 a.每一土层都应有测点,每个测点宜设在接近每一土层的顶部或底部处,尤其对于薄层,更不能将测点设在土层的中点。 b.若土层厚度小于1m,可以忽略。若土层厚度超过4m,需增加测点,通常可以1~2m间隔设置一测点。 c.测点设置需考虑土性特点。如各土层相对均匀,可以考虑等间隔布置,否则,只能不等间隔布置。 2、跨孔法 跨孔法又分为一发一收和一发多收(如声波透射法测桩、CT) 仪器设备 中心现有设备:24道地震仪、6道面波仪、WSD-2A、PDS-SW 检波器:井中检波器串、面波检波器、三分量检波器、一发双收声波探头,一发一收声波探头等 1、工程名称、委托与施工单位常常前后不符 2、规范名称易出现错误 3、测试深度与提供的钻孔深度相差过少,最好大于50cm。 4、证书编号过期 5、土的动泊松比经常都是0.49,可以适当加以变化 6、在有多个钻孔时,同一岩层的完整性指数Kv变化不大或完全一样 7、中间资料表格中动剪模量公式前的“2”为密度,土层一般取2.0,岩石取2.5;而动弹模量公式前的“2”为常量,不需要改变。 8、钻孔的编号有“ZK”、“ZY”、“ZJ”等等之分,要保持和钻孔柱状图一致。 9、文件名编号统一成“15031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