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四川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ocVIP

课题名称—四川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题名称:四川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课题批准号:FHB011575 课题级别:教育部规划课题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 2008年12月 课题负责人:刘先强 四川师范大学 主要成员: 冯袁、 赵春耀、 范勤、 朱祥勇等 研究总报告 【摘 要】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开发在21世纪初正式提上日程,这也是打破应试教育模式,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课题组顺应时势,就校本课程开发在四川小学局部区域开展尝试性研究,以期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绵薄之力。该研究分别从校本课程的内涵界说,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困难与矛盾,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方法,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等方面进行述说,当然,也就校本开发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表达。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学德育课程的实在性,实施的实效性问题,就普特混班教学下的残障学生生存能力培养,从课程建设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广大农村同类学校课程建设上的空白。 【关键词】 四川 农村小学 校本课程 开发 引 言 1999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提出的。它是由学校发起并组织,在实施中强调从学生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而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概念的引入,改变了以前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完全被动接受的角色,确定了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权利和地位。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长期以来严重脱离实际、效益极端低下的农村教育而言,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一个农村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说,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关系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成败,还有可能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知道,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农村教育就一直在进行着改革,特别是90年代开始实施的素质教育更是搞得轰轰烈烈。但是,我国当前的农村教育从整体上来看依然是落后的,这就表明过去所进行的改革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效果。农村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如果沿着过去改革道路继续前进无疑是危险的。换句话说,对过去的并不十分成功的农村教育改革进行深刻地反思才是有意义的。并且,今后的农村教育改革也只有建立在对过去改革的反思之上,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校本课程开发事实上是一种世界潮流,在一些发达国家有多年的发展史和大量的成功经验;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在一部分地区和学校进行了数年的实验,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国内外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成果是不能照搬的,甚至是难以模仿的。所以,如何批判性地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成果,对于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方向上和技术上的意义。 本研究正是立足于对四川过去的农村教育改革进行反思和对国内外已有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成果进行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而展开的。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及其价值 “校本课程开发” ( School -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或Site -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 运动兴起于20 世纪60-70 年代的英美等发达国家, 1973年, 由菲吕马克( Furumark.A.M) 和麦克莱伦(M-cMullen.I) 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迄今为止, 学者们根据各自的理论和认识从不同的层面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已形成了多种有代表性的学说: 一是以美国课程论学者肖特(Short.E.C) 的课程理论为基础, 把校本课程开发视为一种课程开发策略,进而界定为“在实际的教育场所中发生的并可望能够使教师们积极参与并卷入到广泛的相互作用和课程决策之中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二是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1979 年在其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中, 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课程管理制度并界定为: “基于学校课程需要的自发的行动, 促使地方和中央教育当局之间的权利和责任重新分配; 使得学校获得法律、行政和专业的自主权, 进而得以从事自身的课程开发过程” 。三是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变革的一种模式界定为: “由学校共同体设计并实施的课程变革的草根模式”。笔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 由学校课程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 以学校、教师为主体, 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等课程实践活动, 即基

文档评论(0)

nuve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