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原本努力的孩子,进入大学就自我放纵了.docx

为什么一些原本努力的孩子,进入大学就自我放纵了.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什么一些原本努力的孩子,进入大学就自我放纵了

为什么一些原本努力的孩子,进入大学就自我放纵了?窦泽南,基因|大脑|心理|行为不久之后,又要有一些朝气蓬勃的少年,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获得高等教育的入场券。对于很多人而言,高考只是他们独自奋斗的人生起点,让他们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他们会充分利用优秀的教育环境,凭借自身的努力,完成从一名出色的学生到一名出色的职场人士的转换。但对于一部分人而言,高考就已经成为了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刻。他们仿佛从此彻底失去了努力的能力,在宿舍里睡过了一门门专业课,在喧闹中结束了大学的生活,在匆忙间选择了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多年之后想起自己最牛逼的一刻,还是能记得上千句古文,徒手算天体物理,解解析几何的高考时代。以同样或者相近的分数,进入同一所大学,为什么人和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呢?很多人试图从宏观的角度,解读这一差异,认为这是阶级固化的表现。出身良好的孩子,有眼界,有视野,有资源,有经济支持,所以他们在大学中表现得更加适应,更加主动,更加出色。而那些出身一般的孩子,尽管凭借自身的努力,考入了优秀的大学,但是面对巨大的文化冲击,他们还是难以适应,最终只能变成优秀人中最平凡的底层。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推翻或者证实这样的结论,只是想谈谈,从个体心理的角度,这种差距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首先需要明确的,努力究竟代表了什么?在心理学中,努力代表的是一种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Self-Regulation)。这种调节能力一方面使我们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做长远打算,不要即时行乐,虚费光阴。另一方面也使我们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在面对未知时敢于尝试。最终,我们能够在环境中采取一个相对较优的行为,不断地提升自己,获得成长。大脑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毫无疑问,我们的行为会受到大脑的支配,面对一件事情,是努力去做,还是半途而废,都是大脑做出的决策。人类大脑最大的特点,就是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皮层丰富的神经联结赋予了我们无与伦比的感知觉、精细运动、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意识活动和想象力。在皮层下面包裹着的,是一些彼此联结的神经核团:杏仁核(Amygdala)、海马、下丘脑、纹状体,这些这些彼此联结的核团被称作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我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生理结构,负责调节我们本能的情感和行为。对于动物和人类婴幼儿而言,由于皮层的功能比较弱,边缘系统在应对环境,调整自己的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最早对行为起到支配作用的,是冲动性。冲动性与大脑对于奖赏信号的敏感程度有关,这个过程中,叫做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的核团作用比较突出。在 3 岁左右,冲动性对于行为的支配达到了峰值,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开始按照“我想要”的标准行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控制欲强,不好管教。随后,抑制性开始快速的发展,并在 6 岁左右与冲动性达到了一个大体的平衡。行为抑制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杏仁核的活动上。杏仁核是重要的情绪中枢,它可以自动化的对情绪进行加工,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不过杏仁核对于不同情绪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它对对于我们生存有重要意义的情绪——恐惧更加敏感。恐惧教会我们“不要”做什么,懂得规避风险,遵守社会规范,学会与别人相处,从这时起,孩子开始慢慢变乖了。但是,不管是冲动还是抑制,奖赏还是恐惧,都不能算是一种高级的自我调节活动。成人的自我调节主要依赖于大脑皮层前额叶的活动,前额叶就像是大脑的指挥中枢,会综合汇总来自边缘系统的冲动和抑制信号,计划、决策、控制着我们的行为。相比于边缘系统的发育,前额叶的控制功能,在童年发育慢,但是发育的时间更长,从出生一直到成人早期都在不断的发展。在 13-17 岁的时候,边缘系统已经基本发育成熟,而前额叶的控制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说青春期的孩子疾风骤雨,或表现出冲动性,或表现出多愁善感(抑制 / 恐惧),或在二者兼而有之,摇摆不定。发育良好的前额叶控制功能,有助于我们形成对于未来的清晰目标和发展路径,进一步促使我们采取合适的行为,也就是努力。教育浇灌的是哪颗种子?教育的功能,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在于让个体产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又是如何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调节的呢?按照自我调节的主导模式,我们可以大致把孩子分为三种类型:冲动型、抑制型与调节型。如果教育方式得当,引导孩子能够较早的运用前额叶的功能进行自我调节,会是一个健康、理想的发展结果。而冲动主导和抑制主导,都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冲动主导,从生理上讲,和奖赏系统不够敏感有关。尤其是多巴胺的受体或者转运出现了问题,更有可能出现冲动主导。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对于即时的奖励非常敏感,缺乏延迟满足的能力。想做什么就做,不计后果。冲动主导比较严重的话,就是儿童的多动障碍(ADHD)。从应试的角度讲,如果没有家长足够的耐心和经济支持,冲动主导的孩子很难跨过高考这座桥。这些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