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古文3.11师说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说古文3.11师说课件

训练案—巩固训练 谢谢观看! 研读案—多维探究 [多维互动苑] 一、小组研讨 1.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本文在论证结构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论证与事理论证相结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第一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 第二段,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 本文的观点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二、师生探究 1.请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古人为什么要从师?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从师学习的原因主要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要从师学习。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对比?分别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从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 作者共作了三组对比。第一组对比是:“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自于此乎?” 第二组对比是:“今之众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结论是:“惑矣!” 3.韩愈所说的教师的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在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在佛教盛行的唐代,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表现出反映社会现实的积极进取精神。如果说“传道”是目的,那么“受业”就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基本的任务就是“解惑”,而韩愈也正是从这方面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 4.联系全文,分析第三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崇敬的孔子的例子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从本段语境的角度看,此例有两个作用:(1)证明“圣人无常师”的观点;(2)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从全文语境的角度看,此例有两个作用:(1)进一步阐明从师的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和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形成对比,进一步批判这种风气。总之,通过这几个方面的作用,很好地阐明了本文中心论点。 5.从最后一段看,韩愈写《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韩愈全部的写作动因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原因:“嘉其能行古道”,具体地说,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其“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二是其“不拘于时,学于余”。 语 文 必修3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第11课 师 说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语 文 必修3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