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现状与展望.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栽培现状与展望

作物栽培学的 现状与展望 ;1.前言 ;2. 20世纪作物栽培学的成就 ;2.2 作物栽培学的内容体系 ;作物栽培理论体系由三大部分组成 (1)作物生育进程中各部器官建成和产量及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高产群体形成过程中分阶段的形态、生理性状特征和质量指标 ;(2)高产高效群体形成过程中作物和外界环境之间(包括对温、光、水、肥、气的要求,生育进程与季节进程的同步性,以及对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的适应性等)、群体内各个体之间、个体内各器官之间等三个方面的矛盾综合分析,各种矛盾表象特征及其诊断,确定影响群体正常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调节措施的主攻方面 ;(3)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以及在不同群体生态条件下的正负效应和应用原则,并向科学定时、定量方向发展,逐步形成栽培调控技术的模式化、定量化、标准化 ;2.3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2.4作物栽培学与育种学的关系 ;2.5 主要的栽培理论和技术成就 ;理论成就 (1)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研究在高产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以及器官建成的同伸关系。有水稻叶龄模式调控、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玉米按叶龄促控管理技术等。(2)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与源、库、流关系的研究。;(3)需水需肥规律的研究。研究农作物高产需水特点,对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和动态分配规律,农作物高产需肥指标和比例,作物品种耐肥性研究以及高产栽培的营养诊断技术。 (4)研究农作物落花、落铃、落果的机理和调控技术。(5)化学调控机理。(6)单项与复合农艺措施效应规律 ;技术成就 (1)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 (2)施肥技术 (3)节水灌溉技术 :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 、微灌技术 (4)旱地农作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 、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5)覆膜栽培和设施栽培技术(6)化控技术 (7)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8)轻简栽培技术 (9)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 (10)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 ;2.6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特点 ;第四,作物栽培已由过去定性为主,全面走向定量化、标难化。 第五,作物栽培学注意宏观控制与微观相结合。 第六,作物栽培更加注重环境改善,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七,作物栽培以往只注重社会效益,已不适应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约束了自身的发展。 ;3. 发展的趋势与创新方向 ;3.1 作物栽培学存在的局限性 ;3.2 作物栽培学面临的形势 ;3.农业结构调整和创名牌生产,必须由栽培配合 4.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现代化,要通过栽培改进来实现.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作物栽培要拓展研究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加强研究深度,提高成果水平;四是作物栽培学的困难与机遇共存,国家农产品增产和安全的需要仍必将把作物栽培学推到生产前沿,历史的使命要求作物栽培专家们克服现有的困难,负重前进,在困难中求发展,争空间,依靠自身不懈的努力去争得尊重,以创新思想、创新精神与创新实绩,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作物栽培学新的内涵与新的活力,铸就新的辉煌。;3.3 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3.4 作物栽培科学现代化的标志;3.5 作物栽培学的未来任务 ;3.6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3.7 作物栽培学的创新方向 ;方法和手段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的化学物质的合成、新型生产资料的发明和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等为作物栽培学提供了 新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这些也将成为作物栽培学研究中十分活跃的领域。 ;主要方向 (1) 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对复杂的作物栽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建立动态的模拟模型和管理决策系统,实现作物生产管理的定量决策,从而促进作物栽培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使传统作物栽培学成为作物智能栽培学,实现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与作物栽培学交叉结合。 ; 作物智能栽培学研究内容:作物生产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作物生长预测和监测系统、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作物空间信息系统(3S技术等)、精确农业支持系统、作物智能教学和苗情诊断系统、虚拟作物以及网络服务系统等几个方面。作物智能栽培学应以作物生理生态的研究成果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验研究与模拟研究相结合,注重建立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作物生长模型、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作物生产系统。;(2)化学调控 化学控制原理和技术是直接控制作物本身,有效地达到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使作物的生长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利用作物的增产潜力。 化控技术还应在“定向控制诱导”、生产效应和经济效益的稳定性、理想性和生态效益的显著性以及减少对作物的负效上加以重点研究,使之与传统的栽培学真正相互融合成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