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活动1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录:活动1教材

附錄:活動1教材 三叉山事件史實教材之一 三叉山事件發生的過程 原作者: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 施添福教授 本文經過原作者同意後,做為公開教材。並為了方便小學生理解,經原作者同意:(1)舊地名加註現地名或改為現地名(2)用詞較深奧處,改為簡單的口語(3)長句以逗點分成短句(4)搜救過程的描述,盡量系統化(5)需深入說明者,則以加「註」方式為之。另外,為尊重原著,及方便教師選擇使用,附「調查報告」全部原文。 三叉山事件發生的過程 (一)前言   不論就世界史、中國史或台灣史來看,民國三十四年,都是一個關鍵性的年代。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了太平洋戰爭。然而,對台灣的後山小鎮關山而言,民國三十四年,同樣,也是一個難以忘懷的年代。這一年的八、九月間,有三個颱風連續侵襲台灣。其中,發生於呂宋島東方海上,九月三十日從恆春、大武之間登陸的超大型颱風,為關山地方的百姓帶來一段鮮為世人所知,卻又傷痛無比的跨國救難事件(註:也可能是台灣救難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事件)。 (二)組成搜索隊   太平洋戰爭結束剛滿一個月,即民國三十四年九月十五日,霧鹿派出所(註:日治時代稱駐在所)日本警官城戶,接獲布農獵人的報告,在距霧鹿徒步三日行程的三叉山(註:高3496公尺,因位於海端鄉、桃源鄉、卓溪鄉交界處而得名,參閱第27頁地圖)附近,有一架美國軍機墜毀。鑑於事態嚴重,城戶立即電告台東廳警務課,並由台灣總督府告知美國軍方,請示處置方針。美方初步決定,由美軍組團赴台東失事現場,但在未抵達前,委請日本憲兵隊和台東廳警務課,就近救難。台東廳警務課接獲指示後,立即命令關山郡,組成搜索隊,隊員包括日本警官二名、日本憲兵三名,以及布農壯丁三名,共計八名,並命令駐守霧鹿地區長達十六年,熟悉山區地理狀況的日本警官城戶為隊長。 (三)第一陣搜索隊入山 由城戶擔任隊長的搜索隊,是為了救難,最先組成的第一陣搜索隊。這一隊於九月十七日,在霧鹿派出所集合,研商規畫入山路線,並做種種行前準備﹔隔日清晨,即出發入山。中央山脈南段三叉山一帶,不僅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峰,連綿不斷,而且是新武呂溪(卑南大溪)、清水溪(秀姑巒溪)、拉庫音溪(荖濃溪)三溪的源頭,侵蝕激烈,山勢陡峻,懸崖絕壁,處處可見。雖偶有布農人前往狩獵,畢竟還是人跡罕至的秘境。城戶一行,在布農壯丁的嚮導下,沿著山中獵人偶爾使用的小徑,穿越叢林又叢林,翻過數重嶺谷,於途中露宿二夜,才於第三日,即九月二十日,登上中央山脈稜線,並越過一片高山草原,而抵達三叉山的墜機現場。(約在三叉山東北方六公里處) 第一陣搜索隊抵達現場後,發現美國軍機撞毀在一處天然水池邊﹔(註:據國內業餘山岳攝影家許書豪先生墜機地點,應該不是嘉明湖。嘉明湖沒看到飛機殘骸,在嘉明湖往新康山的路上,看到飛機的殘骸。 第一陣搜索隊在草寮裡,一夜熬到天明,由於長期滯留山上,攜帶的米糧已食用殆盡,只好點燃用剩的記錄紙,略為烤熟布農人(日姓西松)為其愛犬準備的小米狗糧,由隊員分食些許止饑﹔隊長城戶身上的香煙,亦分給大家享用。草寮外,風不停地吹、雨不停地下﹔草寮內的隊員,已充份了解身陷絕境,恐怕難逃一死。儘管如此,在瀰漫著訣別的悲愴氣氛中,再度出發時,仍舊不忘相互鼓勵:務必提起精神,懷抱希望,尋找生路。然而,林中濃密的雲霧,山坡上陣陣瀉下的洪流,不久就將第一陣搜索隊沖散。各尋生路的隊友,沿途必須翻山越嶺,穿林渡溪,由於體力不支,最後紛紛倒地身亡,棄屍荒山野谷。隊長城戶亦在風雨中,奮力爬山涉水前進,於返抵距霧鹿只有一山之隔的路旁,終於體力耗盡,而背靠石壁,雙腿盤坐,口咬毛巾一角,氣絕身亡。全隊生還抵達吉木者,唯憲兵曹長後山定一名而已。 十月二日,後隊和中隊活存者,除留下班長收拾殘局外,允許下山。然而據說,班長數人,歷經一番生死折騰,心身皆疲,隨後亦紛紛離開,只留二名,聽候進一步指示。下山的隊員,一日間即奔回海端新武,途中吊橋因颱風吹毀,只剩兩條鐵線,而橋下則是滾滾洪流。隊員急著返家,不顧危險,手攀腳蹬兩條懸空搖盪的鐵線,側身,一步一驚魂地,渡過新武呂溪的最大支流大崙溪。關山郡獲知搜索隊員死傷慘重,而活存者已開始撤退下山,乃發動庄民,臨時以竹竿和麻袋做成擔架,前來海端新武,協助與照顧歷險歸來的人員。傷亡慘重的第二陣前隊,活存者不及半數,於十月二日早上自獵屋撤回吉木,並休息和過夜。而幾乎全滅的第一陣搜索隊,唯一生還者──憲兵曹長後山定,亦攜帶隊長城戶臨終時,託其交給美方的記錄和美軍遺物,同日返抵霧鹿派出所(註:日治時代稱駐在所)。十月三日,第二陣前隊自吉木下山,下午時分抵達霧鹿﹔家屬聞訊,紛紛冒險前來守候。能重逢者,固然於哀痛中,有幾許的喜悅,但有親人亡故的家屬,淒厲哀怨的哭聲,卻在這一天,響遍整個新武呂溪流域的山谷。 (七)第三陣搜索隊入山 九月三十日,當歷年罕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