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图书馆学探究者学风亟需改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分图书馆学探究者学风亟需改变

部分图书馆学探究者学风亟需改变摘 要:部分图书馆学研究者热衷于演绎,放弃了固有的学术阵地,缺失学术批判精神,蔑视实践。这些学风问题亟需解决。 关键词:图书馆学 学术研究 学术批评 学风 学理 中图分类号: G25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120-04 It’s Urgent to Change the Study Style for Part of the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ers Abstract Some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ers are interested in interpretation, but to give up inherent academic positions. Meanwhile, they lack the spirit of academic criticism, and contempt for the practice. These styles of study should be changed urgently. Keywords library science; academic research; academic criticism; the style of study; theoretical 近年,部分图书馆学研究者由于心情、心态、心智被学术氛围左右而随波逐流,迷失了方向,大好时光浪费在学术演绎中,不珍惜读书问题研究这一学术阵地,因批判精神的缺失而失去了鉴别学术真假的慧眼,蔑视阅读活动实践。这种学风亟需改变。 1 演绎过多,创新难得一见 图书馆事业是一个平凡的事业,起源和发展于图书馆职业培训的图书馆学天生就是平凡的学问。研究图书馆平凡事物并能创作出震撼人们心灵的学术精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比如,有的研究者在研究“传世之作”过程中有几十年的阅读经历,有的读书问题的研究者在研究“官员读书状况”过程中做了艰苦的调查取证。他们的严谨治学态度也反映在里面。这正是部分图书馆学研究者所缺乏的。 “城头变幻大王旗”、“走马灯”可以形象地说明图书馆学研究主题的流动性。比如,许多图书馆学研究者还在期望比数字图书馆、数据挖掘、Web2.0等更时髦的概念出现。这是作为横断学科的图书馆学的学术特性。固步自封不行,但过度演绎更可怕。自然科学不用比,相比法学、经济学等显学,图书馆学仍是一门游荡的学科。图书馆学已经进入后现代时代,回避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回避这些重要元素,出现发文总体数量多、平平淡淡文章多、特色鲜明文章少等现象,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传统观点认为,学术研究者进入学术共同体的条件是:熟识重要的学术典范并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背景知识、进行过学术史的清理且有能力选择在国内外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具有强烈的本专业问题意识、具有就突破点进行语言组织的能力,“成一家之言”、“范式的革命”是研究者的奋斗目标[1]。然而部分图书馆学研究者科研过程并非如此,缺少如上所说的熟读经典、学术清理、批判反思等过程,“演绎”可以概括其学术行为特点。 一方面,许多研究者乐于做“形式主义格调”的文章。演绎之风盛行:主题与内容“高密度重复”(比如,以“数字图书馆”为主题进行CNKI检索,2010与2011年,共有文章3899篇,“云计算”相关文章3053篇,“信息素质”相关文章1289篇),从理论到理论,从观念到观念演绎,重复太多,实感太少,空洞太多,创新难得一见,读者难以卒读,如我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只看看《图书与情报》的“文化沙龙”栏目文章、《图书馆论坛》中的图书馆人的人生感悟文章。一些学者只知道几个概念,成天在一些概念中做游戏,自己心里已经很空虚,居然还以为自己能够构建体系,其实都是自欺欺人。这样做的结果,从问题意识、学术传统、经典著作与大师的数量、学派的数量、方法论、阐释语言等几个方面来看[2],图书馆学并不是进步极大。新鲜的有价值的思想越来越少,杰出的有创造力的大家几乎没有。正所谓,“词语的进步而不是理论的进步”。 另一方面,走学术机会主义道路。无可否认,真正的跨学科研究是未来图书馆学发展的方向。但是有创新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来自不易。比如王波先生的“阅读疗法研究”、秦柯先生的“版权问题研究”等。许多图书馆学研究者在不具备其它专业研究条件下仍去搅合陌生的领域,热衷于简单地跨学科研究。如此简单的跨学科研究成果或者贴上“图书馆学”标签的所谓创新实质上是“偷运来的成果”。之所以此类文章能发表,并不是因为有创新点,只是利用了编辑与审稿人对相关领域不熟识的机会去走学术机会主义之路[3]。当今图书馆学学术评价处于学术产量剧增和专家视野狭窄的巨大矛盾之中,这也给学术机会主义者留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