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药学专业)内毒素致病菌.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学(药学专业)内毒素致病菌

内毒素致病菌 内毒素 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成份。 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都有内毒素,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奈瑟氏球菌等 内毒素的作用 内毒素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不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   ①发热反应   ②糖代谢紊乱   ③血管舒缩机能紊乱   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沙门氏菌属 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生化反应和抗原构 造相似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统称为沙门氏杆菌。 目前至少有67种O抗原和2000个以上血清型,所致疾病称沙门氏菌病。 根据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可分为三类: ①对人致病; ②对人和动物均致病; ③对动物致病。 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沙门氏菌有:伤寒杆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大小0.6~1.0×2~3um,无芽胞,一般有鞭毛,无荚膜,多数有菌毛,革兰氏阴性杆菌。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菌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S型菌落。 在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上形成无色菌落。    生化反应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 不产生吲哚 不分解尿素 VP试验阴性 大多产生硫化氢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抗原构造与分类 主要有O和H两种抗原。 少数菌具有表面抗原,一般认为与毒力有关,故称Vi抗原。    O抗原 为脂多糖,性质稳定。能耐100℃达数小时,不被乙醇 或0.1%石炭酸破坏。 决定O型原特异性的是脂多糖中的多糖侧链部分,以 1、2、3等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有些O抗原是几种菌 所共有,将具有共同O抗原沙门氏菌归为一组,这样 可将沙门杆氏菌属分为A~Z、O51~O63、O65~O67共有42组。 使人类致病的沙门氏杆菌大多属于A~F组。 O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lgM抗体。 H抗原 为蛋白质,对热不稳定,60℃经15分钟或乙醇处理被破坏。 具有鞭毛的细菌经甲醇液固定后,其O抗原全部被H抗原遮盖,而不能与相应抗O抗体反应。H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 沙门氏杆菌的H抗原有两种,称为第1相和第2相。 第1相特异性高,又称特异相,用a、b、c等表示。 第2相特异性低,为数种沙门氏杆菌所共有,也称非特异相,用1、2、3等表示。 具有第1相和第2相H抗原的细菌称为双相菌,仅有一相者称单相菌。 每一组沙门氏杆菌根据H抗原不同,可进一步分种或型。 H抗原刺激机体主要产生lgG抗体。    Vi抗原 因与毒力有关而命名为Vi抗原。 由聚-N-乙酰-D-半乳糖胺糖醛酸组成。 不稳定,经60℃加热、石碳酸处理或人工传代培养易破坏或丢失。 新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伤寒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等有此抗原。 Vi抗原存在于细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反应。 Vi抗原的抗原性弱。当体内菌存在时可产生一定量抗体;细菌被清除后,抗体也随之消失。故测定Vi抗体有助于对伤寒带菌者的检出。 抵抗力 对热抵抗力不强,60℃1小时或65℃经15~20分钟可被杀死。 在水中能存活2~3周。 粪便中可活1~2个月。 可在冰冻土壤中过冬。 在一般食物中不仅能生存且繁殖。 对氯霉素、呋喃唑酮、复方新诺明敏感。 致病性 致病物质   1.侵袭力:沙门氏杆菌侵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穿过上皮细胞层到达上皮下组织。细菌虽被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并在其中继续生长繁殖。这可能与Vi抗原和O抗原的保护作用有关。菌毛的粘附作用也是细菌侵袭力的一个因素。   2.内毒素:引起发热、白细胞减少。大剂量时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内毒素可激活补体系统释放趋化因子,吸引粒细胞,导致肠道局部炎症反应。   3.肠毒素:有些沙门氏杆菌,如鼠伤寒杆菌可产生肠毒素,性质类似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肠毒素。 人类的沙门氏菌病 1.肠热症: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 2.急性肠炎(食物中毒) :多由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 3.败血症:常由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   肠热症(伤寒和副伤寒)   细菌到达小肠后,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在其中大量繁殖,并进 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病人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 细菌随血流至骨髓、肝、脾、肾、胆囊、皮肤等并在其中繁殖,并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此期症状明显,病人持续高热,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