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作用.doc

本科生导师制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作用.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科生导师制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作用摘 要: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各高校都处在改革摸索阶段。本科生导师制恰好从实际出发,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需要。文章通过阐述这种模式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的作用,说明这种制度的实行能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本科生 导师制 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24-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重要内容,由教育部发起,旨在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多种类型的、优秀的工程师后备军,它要求高校转变办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而对于各高校来说,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本科生教育须紧跟时代的发展形势,进行必要的探索性改革,才能完成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高校的教育体制中,硕士研究生阶段,才开始配备导师,针对专门课题进行研究。而要适应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向,达到工程人才的通用标准,本科生学习阶段配备导师,这对卓越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谓的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大学生刚入学时,按照一定的师生比比例,指派本专业的专业教师任导师,对大学四年学生的思想、学习方法、专业素质、生活方式、职业生涯等方面教育做引导和指导。导师对本科学生可实现全面跟踪指导,为终身化学习打下基础。{2}同时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需要。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在以下几方面必将起着重要作用。 一、对理论课程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对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还基本上停留在高中的学习状态之中,在高中的学习目的很明确——考入理想的大学,学习动力也很强。而进入大学之后,往往容易缺失学习的目的性,致使学生们坚持学习的惯性不持久。在大学教育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管理方式均与初高中不同,而且刚入学阶段进行较深入的基础知识学习,难度增大等,这些因素不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 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导师可以在未来的课程学习上给予规划和初步指导,具体告之所设课程的内在联系性,每门课程和工程实践中的哪些技术相关连等,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避免学生因学习的盲目性而缺乏学习热情,同时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状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而在大三、大四的选修课的选择上更能体现出导师制的优越性。现阶段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以修够学分为主,而不去考虑专业选修课学习的必要性,如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对传感器、设备故障诊断等选修课的认识不够,觉得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将来不一定用得上等,所以对这类课采取弃选的做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就可以避免这样问题,导师对学生思想上的沟通,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某些选修课的重要性,使得学生在选择修这门课的同时,探究的积极性会有所增加,最终学生的学习能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连贯下来,一气呵成,从而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必备构件。 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导师可不断与学生做互动式指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情况及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素质培养情况等,随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当学生对专业课的结构认识到位后,课堂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主动深入思考的学习状态对卓越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新形势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完成。 二、在实践环节方面的作用 卓越工程师应该在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上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培养健全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 在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前面已详述,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工程教育的观念不可缺少,强调工程的实践性、创造性。创新精神的培养方面,应该在综合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大学教师本身都承担一定的研究课题,大学生入学时就与导师接触,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这样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导师课题,成为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的开端。虽然此时他们可能不能完成更多的研究内容,但却给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这会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钻研精神,增加学生对理论课学习热情的同时,动手实践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和能动性,而且随之而来的是实践课越来越有理论知识作支撑,理论与实践能很好地结合等。从而在上大学之初给学生灌输了学为工程所用的思想。 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们或多或少地提前进入到实践环节,对工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