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毛概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版毛概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食药安全 监管机构 隐患排查 治理体系 安全预防 控制体系 防灾减灾 救灾体系 5、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构建和谐校园 争做文明学生 1.写一份学后感 2. 要求300字—500字以上 3.内容积极向上,观点正确,思路清晰 4、手写,A4纸,黑色笔书写 课内实践作业: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P199-200 墨子提出过“兼相爱”、“爱无差”,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两千多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过“大同”社会的理想,反映了我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 2 3 4 5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政治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争做文明学生 “文明人”自测:你是一个文明的人吗? (1)升国旗时,你能肃立,行注目礼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2)你平时说脏话吗?    A.不说 B.很少说 C.常说? (3)路上见到老师,你会主动上前问好吗? A.是 B.有时 C.不 (4)你有过破坏公物、乱扔粉笔的行为吗? A.没有 B.有过 C.经常 (5)你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并互相帮助吗? A.是的 B.很少 C.没有 (6)你会乱扔垃圾吗?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7)看见校园有垃圾,你会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9)你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8)你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做小动作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10)参加各种集会能准时到达,安静听讲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说明:选择“A”得3分,选择“B”得2分,选择“C”得1分。 分数为30-24 分:你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止言谈文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人际关系好,是个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22-16分:一般情况下,你是个文明的人,但有时可能没有认真对待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小事,人际关系一般,是个比较受欢迎的人! 分数为14—10分:许多情况下,你是个不文明的人,人际关系一定很差,是个不受欢迎的人。要注意咯。 一、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视频: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和谐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 的和谐 人与社会 的和谐 人与人的 和谐 和谐社会 家庭和谐 社区和谐 地区和谐 社会和谐 世界和谐 和谐的 层次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 我国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探索 “礼之用,和为贵” “和合故能谐” 和谐社会的历史考察 “兼相爱”“爱无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 子 孟 子 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探索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十七、十八大 党的十六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 强调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奋斗目标 将社会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 民主 法治 公平 正义 诚信 友爱 充满 活力 安定 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视频:和谐旋律 我国面临的突出的民生问题 教育 就业 食品安全 收入分配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 社会管理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 社会治安 商业保险 慈善事业 优抚安置 社会互助 社会福利 社会救济 社会保险 我国的 社保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社会建设,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 教育部即将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一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二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