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橡胶树叶部病害 一、白粉病 病 原 学名为Oidium heveae Steinm。为害症状病菌为害嫩叶、嫩芽、嫩梢和花序,不侵染老叶。嫩叶感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上出现辐射状的银白色菌丝,以后在病斑上出现一层白粉,形成大小不一的白粉病斑。嫩叶感病初期遇高温时,病斑变为红褐色。发病严重时,病叶布满白粉,甚至皱缩畸形、变黄,最后脱落。不脱落的病叶,病斑上的白粉逐渐消失,留下白色癣状或黄褐色坏死斑。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促进橡胶树生长,提高抗病和避病能力,可减轻病害发生和流行;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越冬防治 在早春橡胶树抽叶以前,摘除断倒树和正常树的冬嫩梢2~3次,并用硫磺粉或硫磺胶悬剂进行防治;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的防治 在橡胶树20%抽叶以前,对中心病株或中心病区,及时进行单株或局部喷药防治;流行期防治 可使用担架喷粉机,热雾机或飞机喷施硫磺粉、硫磺胶悬剂等农药;后抽植株防治 新叶70%老化以后,进行局部防治。 病 原 学名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半知菌。为害症状古铜色嫩叶感病后,呈现不规则形,暗绿色像开水烫过一样的水渍状病斑,即所谓急性型病斑,病斑大而凹陷。淡绿色嫩叶感病后呈现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绿色或褐色病斑,病斑边缘凹凸不平,叶片皱缩畸形;随着叶片老化,病斑边缘变褐,中央呈灰褐色,并会穿孔。接近老化的叶片感病后,病斑凸起成小圆锥体。嫩梢、叶柄、叶脉感病后,出现黑色下陷小点或黑色条斑。芽接苗感病后,嫩茎一旦被病斑环绕,顶芽便会发生回枯。绿果感病后,病斑暗绿色,水渍状腐烂。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对历年重病林段和易感病品系,可在橡胶树越冬落叶后到抽芽初期,施用速效肥,促进橡胶树抽叶迅速而整齐;在病害流行末期,对病树施用速效肥,促进病树迅速恢复生长;选用抗病的高产品系。化学防治:28%复方多菌灵胶悬剂,每亩次用量为42ml,兑水5kg;20%灭菌灵胶乳剂,每亩次30ml,兑水5kg;10%百菌清油剂,每亩次10ml,或3%多菌灵烟剂,每亩次12g;用80%代森锰锌兑水1000倍喷雾A选择适宜的无病立地环境设立苗圃:选择地势较高,通风良好平坦地块进行育苗。马来西亚对该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苗圃的栽培管理。 B针对目前棒孢霉落叶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及未成年的幼龄树,斯里兰卡运用高位芽接的方法以耐病品系替代感病品系来进行病害的控制。 化学防治 印度,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推荐使用多菌灵,代森锰锰病 原 学名为Drechslera heveae(Perch)M.Bellin,属半知菌。 为害症状古铜色嫩叶感病后,最初出现暗褐色水渍状小斑点。重病时叶片皱缩,变褐枯死,以致叶片脱落。顶梢多次落叶引起畸形肿大,淡绿色叶片感病后,最初出现黄色小斑点,随后扩展到直径1~3mm的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略透明,边缘褐色,外围有黄晕。叶片老化后,病斑穿孔。接近老化的叶片感病后,出现深褐色小点。叶片的主脉、叶柄及嫩枝条感病后,只出现褐色条斑。在潮湿情况下,病斑背面长出灰褐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区育苗;加强抚育管理,施足基肥。化学防治:在病害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可用0.3%代森锰每5d喷一次,共喷5~6次,对减少病叶脱落有一定的效果。此外,用0.15%代森锌水溶液或0.5%百菌清,在发病前喷雾,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病 原该病是由疫霉菌属多种疫霉菌引起,其中以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R.et E.Smith)Leon.)为主要致病菌。 为害症状病害初发生时,在新割面上出现一至数十条竖立的黑线,呈栅栏状,病痕深达皮层内部以至木质部。黑线可汇成条状病斑,病部表层坏死,针刺无胶乳流出,低温阴雨天气,新老割面上出现水渍状斑块,伴有流胶或渗出铁锈色的液体。雨天或高湿条件下,病部长出白色霉层,老割面或原生皮上出现皮层隆起,爆裂、溢胶,刮去粗皮,可见黑褐色病斑,边缘水渍状,皮层与木质部之间夹有凝胶块,除去凝胶后木质部呈黑褐色,块斑可分三种类型:急性扩展型块斑;慢性扩展型块斑;稳定型块斑。 防治方法农业措施:加强林段抚育管理;贯彻冬季安全割胶措施;提高胶工割胶技术,保护好高产树。化学防治:目前防治此病较好的农药有瑞毒霉、敌菌丹和敌克松。割胶季节割面出现条溃疡黑纹病痕时,及时涂施有效成分1%瑞毒霉2次,能控制病纹扩展。  病 原 学名为Ceratocystis fimbriata Ell.et Halst,属子囊菌。 为害症状发病初期在新割面的皮层出现略为凹陷的暗褐色斑块,后变黑色,病害发展时,斑块联合成为一条与割线平行相连或断续的下陷黑带。其上覆盖一层白色霉状物,后期霉状物上出现一些小而黑的刺毛状物,长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