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清代中国与印尼的中医药交流.pdf

略述清代中国与印尼的中医药交流.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 年第 1 期 南 洋 问题 研 究 No. 1 2010 ( 总第 141 期)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General Serial No. 141 X 略述清代中国与印尼的中医药交流 ( 厦门大学 东南亚研究中心, 福建 厦门361005) : 作为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 分) ) ) 中医药, 在清代通过贸易和移民继续向印尼 传播, 使中医药的认同群体在印尼不断扩大, 促进了印尼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而印尼也通过香药贸 易等方式丰富和补充着中医药宝库。如此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又加强和巩固了中印 ( 尼) 两国友善的邦邻关系。 : 贸易 中医药 交流 : G 125 : A : 1003- 9856(2010) 01- 0086- 07 ¹ 中国与印尼的中医药交流最早可上溯至汉代。进入清代, 中国与印尼之间的中医药交流较之 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 不仅表现在双方的香药贸易交流上, 而且表现为随着中国人移居到印尼各岛 人数的不断增加, 中华文化的渐次移植, 中医中药开始传播到印尼, 并被生活在印尼的各个族群所 认同, 在促进印尼社会进步和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尽管清朝统治者在不同时期内推行/ 迁海0 、/ 禁止南洋贸易0 、/ 广州一口通商0等限制海外贸易 的政策, 但与明代相比, 开海贸易仍是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主流。因而, 中国与印尼之间的贸易交 流虽有起伏, 但仍可称为繁盛。恰如程日 在5噶喇吧纪略6 中所言: / 本朝威德四被, 远人宾服, 功 X : 2009 - 11- 21 : / 、0 ( 08BMZ032) : , , , , 。 ¹[ 汉] 班固撰5汉书6 卷二十八下5地理志#粤地条6所载中国与印度海上交通航线, 即: 徐闻、合浦) ) ) 都元国 ) ) ) 邑卢没国) ) ) 谌离国) ) ) 夫甘都卢国) ) ) 黄支国, 归程为黄支) ) ) 皮宗) ) ) 日南。其中皮宗一地, 韩振华先 生将其考订在苏门答腊岛上, 本文取韩说( 见韩振华: 5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中国与印度东南亚的海上交 通6 , 5 厦门大学学报6( 社科版) 1958 年2 月) 。尽管该条所记并未述及中国与皮宗之间有任何交流, 但是, 既然是一 条存在已久的交通航线, 就必定会有人员、贸易等方面的接触和交流。 # 86 # 令不禁通商, 漳、泉、湖、广之人争趋之, 度其饮食衣服器皿药饵之所需( 如茶、漳烟、丝袜、丝绸、花 缎、丝带、纸料、瓷器、铜壶、川漆、龙眼、柿果、青果、面粉、人参、土茯诸药材等类) , 而毕致之以市利 视其土之所产( 如胡椒、苏木、乌木、檀香、束香、沈香、奇 、冰片、白藤、经文席、象牙、犀角、鹿筋、燕 窝、海参、白糖、冰糖、椰、槟榔、铅、锡、珍珠、铨石、西洋布、哆哆呢、哔吱、羽缎、硫磺、鸦片、丁香、漏 孝、葡萄酒、火酒、西国米、孔雀、鹦哥类) , 而悉购之以居奇。0[ 1] 1、 苏门答腊岛物产丰富, 出口中国的香药种类很多, 如龙脑、象牙、蜡、黑白胡椒、乳香、肉桂、棕儿 [ 2] 茶、藤杖、芦荟、乌木、鲨鱼皮和血竭等。 此外, 在苏门答腊岛有一种名为锯鳐的鲨鱼, 它的口鼻 [ 3] 作为药物也出口中国。 不过, 总的来说, 胡椒仍是苏门答腊岛与中国贸易的最大宗商品。 胡椒在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婆罗洲等岛屿都有生长, 其中苏门答腊岛极西和它的西北海岸是 胡椒生长的重要地区, 不仅质优而且量大 其次为婆罗洲南 海岸的马辰, 那里的胡椒产量也很多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