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艾灸课件(精品PPT).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艾灸课件(精品PPT)

艾 灸 基 础 主讲:丁喜瑞 6/13/2012 主要内容 一、灸法的基础知识 二、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三、常用穴位介绍 四、保健灸法 五、实用艾灸养生方 六、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 艾灸的基础知识 灸 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如艾绒等)和某种药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温熨或贴敷 借助火的温和热性以及药物的功效 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 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 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艾灸的作用 1.温经散寒,行气通络 2. 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3. 泄热拔毒,消瘀散结 4.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二、艾灸的适应症 寒邪为病 湿邪为病 热邪为病(泄引热下) 瘀 血 体 虚(阳虚,气虚)…… 常见艾灸的适应症: 1 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2 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 征、便秘 3 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盆腔炎症、阳痿 4 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疱 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荨麻疹 5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 骨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 艾灸盒 不同灸盒的适用法 单孔灸盒: 用于单穴位,适用于腹腰背部等宽区域穴位,火力适中 多孔灸盒: 用于多穴位,适于任督脉、腹腰背部,火力较猛 节省时间,烟大 随身灸盒: 用于关节、身体的小区域部分,火力温和 携带方便,烟小,适合保健灸 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 壮 五、艾灸的顺序 先阳后阴 先上后下 先少后多 即 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头部,后灸四肢 施灸壮数先少后多 七、艾灸的注意事项 ①避免灼伤,注意防火(灸盒) ②皮肤过敏者禁用 ③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忌灸。另外,关节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颜面部,忌灸 ④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⑤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 一、艾条灸 温和灸——适用于各种病症 雀啄灸——适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急救晕阙 等 回旋灸——适用于风湿痛、神经性麻痹及 广泛性皮炎 点 灸——效果类似扎针 1、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靠近穴位,并保持一定距离(约3cm) 使患者感觉热度适中,以不过分灼热为度,灸至皮肤有红晕为度 2、雀啄灸 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3-5cm 好似麻雀啄食一样,以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 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 3、回旋灸 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的部位,距离皮肤3cm 平行皮肤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 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灸至皮肤有红晕为度 7、点 灸 替代针刺的灸法 在施灸穴位上覆盖一块棉布 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施灸的部位 将艾条火点轻轻地隔布点熨穴位附近区域 使皮肤有刺熨感而不致灼痛,点熨多次 无瘢痕灸 直接着肤灸: 瘢痕灸 发泡灸 麦粒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间接隔物灸: 隔盐灸 巴豆饼、豆豉饼、附子 饼、黄土、蚯蚓‥‥‥ 1、无瘢痕灸 又称着肤灸、非化脓灸,临床上多用中、小艾炷 将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燃剩2/5左右 患者感到烫时,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2、瘢痕灸 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 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 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 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 应用此法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 每换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涂少许凡士林或大蒜液 1次可灸7~9壮 灸毕,在施灸穴位上擦干净后贴敷玉红膏 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 瘢痕灸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发育障碍、体质虚弱者等 3、麦粒灸 取少量艾绒,将其捏成麦粒大小,置于施灸穴位上,点燃艾绒 当被施灸者感觉到热量时,迅速移开剩余艾绒 此法刺激性强,适用于患有面瘫等疾病的患者 4、发泡灸 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分为三伏天灸(三伏贴)和三九天灸(三九贴) 三伏天灸(三伏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