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统一时间: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统一时间: 隋朝统一南北 隋朝统一南北 大运河的开凿 大运河的开凿 积极作用 *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北魏 宋 齐 梁 陈 东魏 北齐 北周 西魏 南北朝的分裂局面是怎样结束的? 温故知新 隋朝是怎样建立并完成统一的? 隋朝在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北魏 宋 齐 梁 陈 东魏 北齐 北周 西魏 温故知新 隋 3、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对当时社会产生什么作用和 影响。 2、①绘制一幅隋朝大运河的简单示意图 ②谈谈你对隋朝大运河的看法。 小组内部讨论下列问题并展示成果。 1、介绍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情况。(时间、人物、都城) 581年 杨坚 长安 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 隋文帝 581年 杨坚 长安 589年 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改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件; ④隋文帝的雄才大略和个人努力; ⑤陈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隋朝统一南北的原因?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多万人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 仓;洛口 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隋朝经济的发展: 隋朝时使用的五铢钱 《隋文帝祈雨图》 体现了开皇之治的气氛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隋朝建立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开皇之治)。文帝出身于汉族军事贵族集团,其女儿是北周皇后。580年,年仅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的身份辅政,他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逼迫静帝退位,轻易夺取政权。正如清人赵翼所言“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条大运河 千多千米长 个点 段河道 条河流 个省 1个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条大运河 千多千米长 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个省区(河北、天津、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 1个市——北京 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段河道(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 大运河: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它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1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依靠智慧和双手创下了如此煌煌伟业,这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通州段 扬州段 苏州段 杭州段 运河风光 隋朝的灭亡 原因: 时间: 结果: 隋炀帝的暴政 618年 唐朝建立 胡曾 《汴河》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重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皮日休 《汴河怀古》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大运河的开凿 请同学们比较这两则材料对大运河的评价有哪些不同,到底哪种是正确?隋朝大运河对历史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隋朝的灭亡与大运河是否有联系?该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积极作用 ①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 巩固了国家统一; ③ 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了南北交通。 消极作用 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对当时社会的重大作用: 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 隋炀帝 开始分科考试 正式设置进士科 雏形 创立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