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的教育课程笔记-奥鹏教育.docVIP

隋唐五代的教育课程笔记-奥鹏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唐五代的教育课程笔记-奥鹏教育

第五章 隋唐五代的教育隋唐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体系和学校教育体系日趋完备与全面运作的定型化阶段,而且由于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古代教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隋唐五代的文政政策与教育行政制度、教育行政制度   隋唐五代的教育行政管理在制度上有所创新,其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较前代更为健全。   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中国古代比较完备的中央集权制的教育行政体系创始于隋代。隋代在中央教育行政制度设置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废止了以司徒、太常为教育行政长官的制度。司徒、太常在汉魏以来一直是主持文教选举的教育行政长官。自隋开始,司徒的名义仍在,但己成为一个不负实际责任的顾问官。二是设立了国子寺(后改为国子监),作为专管学校教育的行政机构,并置祭酒作为最高的教育行政长官。隋文帝即位初期,为了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管理,在中央设置国子寺,内设祭酒1人,总管教育事业,下有属官主簿、录事各1人。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国子寺为国子监。国子寺(监)及国子祭酒的设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教育行政体系日趋完备和全面运作的定型化阶段。唐代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具有多重性的特性。其一,唐承隋制,以国子监作为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管理六学及广文馆。其二,由于国子监对礼部的隶属关系以及科举制度的实施,礼部通过掌管天下贡举之政令,而成为兼管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其三,由于宫廷贵胄教育自成体系,以及中央有些部门设置了从事专业教育的机构,因而在国子监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管理教育的机构。兹将中央各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功能分述如下: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隋唐在地方上实行州县二级制。 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 至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玄宗李隆基改10道为15道,置采访观察使以常驻,道逐渐成为州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地方行政就演度为道,州、县三级。府州长官如府尹,州剌史及其佐官少尹、别驾、长史、司马等,县长官有县令、丞、主簿、尉等,都是“亲民”之官,负有“总治民政”、“劝课农桑”、“宣扬教化”等职责,因而也是地方教育的创办者和负责长官。唐代没有专设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地方教育长官一为长史,统辖州、县官学。长史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主持地方官学学生的考试。另一地方教育长官为司功参军事,其职掌为:”掌官吏考课、假使、选举、祭祀、祯祥、道、佛学校、表疏、书启、医药、陈设之事。”隋唐的学校教育制度隋代统治时间虽短暂,学校制度却颇有建树。总的来说,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为五学,属国子监管辖。此外还设有律学,属大理寺管辖。地方也设有州县学。   唐承隋制,形成相当完备的学制系统。唐代的学制大体可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大系统。中央官学又可分为直系和旁系两类。直系的学校,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律学、书算、算学,时称七学,由国子监管辖。其中前四学属于大学性质,后三学属于专科学校性质。旁系的学校,有崇文馆、弘文馆、医学、崇玄学、小学等。崇文馆直辖于东宫,初名崇贤馆,创立于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 到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因避讳改为崇文馆。弘文馆直辖于门下省。医学归太医署管辖,而隶属于中书省。崇玄学亦称崇玄馆或通道学,归祠部管辖,而隶属于尚书省。小学隶属于秘书省,是初级的贵胄学校。   唐代的地方官学亦分为直系与旁系两类。作为地方的直系学校,府有府学,州有州学,县有县学。市和镇也有市学和镇学,但不常设。以上各学统属长史管辖。地方的旁系学校有医学和崇玄学,它通过中央医学和崇玄学,归太医署和祠部管辖。 隋唐的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集中选士大权,采用考试办法,分科举人,是隋代的一大创举。隋初,围绕着选士问题,曾经展开过激烈的争论。隋文帝为了集中选士大权,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下诏举贤良。 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到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七月“始建进士科”。大业三年又定十科举人,包括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等,其中“文才秀美”一科,当为进士科。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产生。 科举之制在隋代只不过初具雏形,国运短暂也使新生的科举制度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加之隋统治者多好佛老而不尚儒术,所以也不甚重视科举取士。科举在隋代虽还不居于主导地位,但它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从政治上,文化上削弱了士族豪门势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士的局面,为庶族地主参加政权开辟了道路,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唐承隋制,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科举取士制度。唐立国之初,就将人才选拔列入国家重要政事。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明确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