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主要问题和对策.doc

浅谈我国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主要问题和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我国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主要问题和对策

浅谈我国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主要问题和对策   摘 要:老年人逐渐成为社会投资理财的特殊且重要的群体,老年人身体、心理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投资理财中,不免存在投资意识薄弱、对投资理财知识缺乏,理财产品选择盲目跟风等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多方面着手帮助老年人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关键词:老年人 老年人理财 理财规划 理财产品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101-02 一、老年人投资理财现状 随着理财市场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投资理财的行列。2012年,中国人均寿命已达73.5岁,201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我国的老龄化水平将达14.8%,“银发人群”(即60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达2.02亿。老年人为了更好地给自己养老治病,以减轻儿女生活负担,超过六成的老年人都表示有理财需求。老年人投资理财逐渐成为我国投资理财的重要社会群体,因此有必要对老年人投资理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老年人科学合理的投资理财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1.投资理财产品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个人投资理财产品按风险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两类,其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包括基金和国债,高风险理财产品包括股票、黄金和期货;按投资理财载体主要分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类。其中,证券主要包括股票、期货、基金及债券等。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在国家法律法规核准的范围内,利用银行专业投资能力代理,为客户通过推出不同类别的理财产品,其按风险又可划分为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率理财产品;按产品存续形态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产品;按发行方式分为期次发行和滚动发行产品;按投资方向主要分为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国内资本市场类理财产品、代客境外理财类(QDII)产品及结构性理财产品。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主要包括债券型、信托贷款型以及票据型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主要包括新股申购类、证券投资类及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结构性产品,其收益主要包括固定收益和期权收益。 2.老年人理财产品的基本情况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理财产品,追求稳定可靠性高、风险度低的投资理财产品,大多数倾向于操作简单方便的银行定存和国债等产品。老年人为了能安度晚年,提高万年生活质量,有必要参与投资理财,一方面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员工人均退休养老金升至1500元每月,现如今物价上涨迅速,靠这些钱维持基本生活尚可,但无法保证良好的生活质量,若生病吃的药品花费不能使用医保报销,就连生活也难以维继;另一方面,老年人投资理财能有效保证其手中所持财富保值甚至升值。见图1所示,2012年1月到今年5月份,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银行较低的存款利率增长甚至为负,难以满足民众的理财需求,投资理财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种矛盾。 二、老年人投资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理财意识薄弱,没有理财规划 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有理财需求,但是购买理财产品的仅占三分之一,购买过三个类型理财产品的不足五分之一,这其中购买国债的居多,同时选择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的少之又少。此外,老年人观念守旧,对投资理财的意识不强,更看重资产的安全可靠性,而不是其收益率。他们普遍没有理财规划,不会对自己的收入、可能的支出及预留金钱做一个合理的理财计划,而是一时兴起,或是看着手头有闲钱需要安置才考虑理财。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些新推出国债的银行门前,有不少老年人一大早就开始排队等候,或是一些老年人趁着买菜、逛街的功夫,呆在股票交易大厅,直盯着大屏幕的股票走势和变化,或是趁机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购买珠宝、黄金等。一些走在时代前列的老年人会使用网络进行理财,可为了方便,也只会选择一家离家近的、熟悉的营业网点进行投资理财,这也限定了其理财产品的选择。 2.偏好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难以应对突发事件 大多数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已退休,不再有稳定的工资收入,身体健康也不如年轻人,仅靠固定的养老保险金来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一系列开销,费用还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强,所以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多以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为主,例如银行定期存款、国债等,而对理财产品、基金等过于排斥。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老年人为图方便,将手头储蓄一股脑都存入银行,看着三五年的定存利率比三六个月的高2%左右,比活期高4%左右,于是就选择定存至少一年,多则三五年。可在生活中,他们由于年级大,身体变化难以莫测,遇到疾病、家里苦难等急需用钱的突发事件,这些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