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学好二氧化碳,将低碳进行到底(22张幻灯片).pptVIP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学好二氧化碳,将低碳进行到底(22张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学好二氧化碳,将低碳进行到底(22张幻灯片)

学好二氧化碳 将低碳进行到底! 二氧化碳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 2.教学三维目标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对其性质和用途做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 2.教学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 1.掌握CO2的性质和用途。 2.能用所学知识从学科的角度解释与解决一些与二氧化碳性质相关的问题。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会归纳和提炼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手,通过教师讲解及引导学生亲历问题探究,学习讨论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兴趣。 2.形成科学严谨的求知态度。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它不仅仅作为与日常生活及生产关系密切的典型物质,更由于它作为元素(碳)在物质衍变关系中的特殊地位,是建立元素及化合物转化关系的认知结构中重要的代表物。在学生学科知识的建构及认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对今后学习金属、酸碱盐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氧化碳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 从生活基础上,学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生产汽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着广泛、重要的用途。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由此提及的“低碳生活”,学生早已从多种渠道知晓。 在知识承接上,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对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密度、水溶性等物理性质已经了解,知道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但是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尤其是澄清石灰水及浑浊物的化学成分,对学生而言是个记忆难点。 在实验能力上,此前已学习过实验基本操作, 做过氧气性质的验证实验,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经验,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完成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 情境教学法 引导探究法 目标导学法 三、教法分析 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从直观出发,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形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快速发展。 通过“课前示标、课中练标、课后结标”的方式,将目标意识贯彻课堂始终。 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突破思维难点,完成对二氧化碳难点性质的探究。 四、学法分析 合作学习法 思维导图知识建构法 实验探究法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知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课后黄金五分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优化重现过程。 五、教学设计之教学环节 1.旧知导入 4.习题巩固 3.探究论证 2.确定任务 5.知识整理 环节1——旧知导入 指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从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环节2——确立任务 展示学习目标(课前示标) 根据预习情况确定探究任务 找证据:请你用合适的方法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以下这些性质(实验、生活事例均可)。 1.CO2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2.CO2是否可燃、是否助燃、是否供呼吸; 3.CO2是否溶于水。 思维导图式的学习目标代替传统的线形目标, 清晰、简洁,更强化内容的层次性。 1、关于验证CO2密度大小的方案设计: (1)纸袋失衡实验; (2)吹肥皂泡看泡泡的飞行方向; (3)蜡烛燃烧的阶梯实验。 ------- 环节3——探究论证 2、关于验证CO2不可燃、不助燃、不供呼吸的方案设计或现象说明: (1)蜡烛燃烧的阶梯实验; (2)CO2的验满实验; (3)在拥挤的超市人感到呼吸困难的现象。 ----- 3、关于验证CO2的溶解性方案设计: (1)软矿泉水瓶变瘪; (2)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装部分水后倒挂,玻璃片不掉; (3)碳酸饮料瓶标签上的配料表:水、二氧化碳等。 ----- 设疑: 为什么汽水也叫做“碳酸饮料”? 怎么证明碳酸的存在? 演示:将一瓶汽水塞上带胶塞的导管,将另一端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谁让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水?CO2?还是生成物? 探究思维难点的学法指导:控制变量法 (1)有H2O,无CO2; (2)有CO2,无H2O; (3)既有CO2,又有H2O; (4)还有什么物质也能使紫色石蕊干花变红? (1)给小花喷水 (2)将小花放入CO2中 (3)将湿润的小花放入CO2中 (4)给小花喷稀盐酸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4.碳酸性质的进一步验证: 教师演示:将装有变色石蕊试液的试管

文档评论(0)

zhengshum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