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头孢菌素-科室专题讲座.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代头孢菌素-科室专题讲座

第四代头孢菌素较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特别是耐青霉素酶的肺炎链球菌表现出较强的活性。 在第四代头孢菌素中头孢匹罗对G + 球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比较高的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沙雷菌等也有较低的MIC。 对MRSA、肠球菌和厌氧菌活性不理想,也有报道头孢匹罗对肠球菌( 其他头孢菌素对肠球菌无效) 也有相对低的MIC90,虽不作为其感染的一线用药,但对于定植和二重感染的预防效果良好。 相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对AmpC基因相关β-内酰胺酶稳定。 但对TEM-4、SHV-2、SHV-3、SHV-4等超广谱酶(ESBLs)仍不稳定。 第四代头孢菌素对厌氧菌和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MRSA)作用仍不理想。 本品对多数寡养单胞菌本无活性。 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阴沟杆菌、流感杆菌和淋球菌(产酶株)均高效 对G+球菌作用增强 对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摩根杆菌、产气杆菌抗菌活性强 MRSA、MRSE耐药 可适用于下述由未知病原菌或已知敏感菌造成的感染的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及大叶性肺炎) 合并上(肾盂肾炎)及下泌尿道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蜂窝织炎。皮肤脓肿及伤口感染)。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 菌血症/败血症 如上所列的严重感染。 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头孢吡肟的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为2.0±0.3 小时,机体总清除率为120.0±8.0 毫升/分钟。 头孢吡肟与血清蛋白的结合率约为20%,且与药物血浓度无关。 头孢吡肟和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尿液中头孢吡肟原形为摄入量的85%。 每次1~2 克,每12 小时一次,静脉滴注。 严重感染并危及生命时,可以每8 小时2 克静脉滴注。 说明书提示可用于静脉滴注或深部肌肉注射给药。 动物生殖毒性试验和致畸试验表明头孢吡肟无致畸和胚胎毒性,但尚无本品用于孕妇和分娩时妇女的足够和良好对照的临床资料。 头孢吡肟在人乳汁中有极少量排出(浓度约为0.5μg/ml)。头孢吡肟用于哺乳期妇女应谨慎。 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使用一般推荐剂量,其疗效和安全性与其他成年患者相似;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应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计划。 肝功能不全头孢吡肟药代动力学无改变,这些病人无需调整剂量。 2 月龄至12 岁儿童,最大剂量不可超过成人剂量(即每次2 克剂量)。对2 月龄以下儿童使用本品应谨慎。 超敏反应:过敏性皮肤反应:皮疹、荨麻疹瘙痒、药物热;有可能发生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 腹泻,皮疹和注射局部反应,如静脉炎,注射部位疼痛和炎症。 对肝功能的影响:血清肝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及红胆素升高 对肾功能的影响:可有血清肌酐及尿素的轻度增高。 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极少见溶血性贫血。 可发生双重感染 青霉素与头孢菌素有部分交叉过敏反应;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头孢菌素; 青霉素皮试阳性或皮疹者可用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过敏慎用或禁用青霉素。 目前没有头孢菌素的皮试标准程序。 应用含有甲硫四氮唑侧链的头孢哌酮期间,如果饮酒或注射含乙醇的药物,将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血中乙醛积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而且在用药后5天内饮酒,也可出现此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5天内,不能饮酒、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菌素类同时连续滴注时,可见输液器管道中出现白色混浊。 经临床报道,头孢菌素类与氟喹诺酮类联合应用,易出现物理反应,滴液中可见持续时间较长的混浊现象。应避免药液的混合,可用溶剂适当冲洗或间隔其他药液之后,再应用于临床。 香豆素类抗凝药:头孢菌素类可降低维生素K的肠道吸收,使抗凝药作用增强。 丙磺舒:可降低头孢菌素类的肾清除率,使其浓度持续升高,增加肾损害,如须联用时应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抗生素的用量。 非甾体抗炎药:可增加消化系统出血的危险性,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可增加血小板的累加抑制作用。 谢谢聆听 β-内酰胺类: 1.青霉素类—青霉素、阿莫西林 2.头孢菌素类—头孢呋辛 3.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 4.头霉素类—头孢西丁 5.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6.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拉氧头孢、氟氧头孢 7.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克拉维酸、舒巴坦 *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硫脒、头孢匹林、头孢乙腈、头孢替唑、头孢氮氟、头孢西酮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尼西、头孢雷特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地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匹胺、头孢甲肟、头孢磺啶 头孢咪唑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吡肟、头孢克定 第五代头孢菌素头孢匹普 * 宁德市医院呼吸科 邓新宇 头孢菌素化合物最初是于1945 年,由意大利科学家Giuseppe Brotzu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